本报讯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为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让百姓与博物馆更亲密接触,由芜湖市博物馆与文物局主办,老年大学、镜湖区教育局、育红小学协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市博物馆中庭举行。
随着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曾经陌生的文物不断走近百姓,甚至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博物馆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是方兴未艾。如今,博物馆里过假期已成为许多百姓的生活常态,各级文物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地创新工作方式,以满足观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今年的博物馆日活动,市博物馆、市文物局精心策划了赠书、志愿者基地挂牌、颁布捐赠证书、铁画回家等多项内容。活动现场,市文物局举行了《芜湖旧影甲子流光》新书发布及赠书仪式。该书记录了1876年至1936年60年间,芜湖从古老的“江东首邑”“吴楚名区”向“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华丽转身;记录了芜湖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嬗变。
收藏家郑斌先生捐赠的重修古双忠庙碑,记载了光绪二十七年腊月双忠庙重修落成时的各项经费收支,对于研究芜湖地区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现有史料的有益补充。从安徽江淮大戏院借展“回家”的铁画--《迎客松》是上世纪70年代芜湖老一辈铁画艺人创作的精品,是完美展现芜湖铁画艺术的代表作。
另外,市博物馆与市老年大学还举行了老年大学志愿者基地挂牌仪式,来自育红小学的学生也带来了精彩的戏曲广播操表演。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他们对芜湖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增添了作为芜湖人的自豪感。
记者 王俊 吕成文杨大伟 摄
新闻推荐
弋江区试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三年内区域八成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
本报讯: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是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