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科普信息发生了爆炸式增长,通过搜索方式直接获取科普信息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主动和主要选择。除了观看、玩转科博会,不知道你是否通过网络搜索过相关科普信息?5月25日上午,《2018年度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在中国(芜湖)第九届科博会上正式发布。
重点跟踪8个科普领域需求热点
自2015年起,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普研究所、百度品牌数据中心按季度和年度定期发布《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此次科博会上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是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的第四份年度报告,报告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透过海量的网民搜索数据揭示搜索行为背后的科普需求。
据介绍,2018年度报告主要通过我国最大的百度搜索引擎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使用科普搜索指数来表征网民的科普需求。报告重点跟踪了健康与医疗、信息科技、航空航天、应急避险、前沿技术、气候与环境、能源利用、食品安全等8个科普领域的需求热点和趋势,剖析了搜索背后网民构成和地域特点;选取了2018年3个代表性科普热点进行解读,分析了国家科普品牌“科普中国”的网络关注特点,并结合搜索数据核选了2018年十大科普搜索热点。
健康与医疗最受关注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为91.64亿,较2017年增长19.17%。从搜索终端来看,移动端科普搜索指数是PC端的3倍。通过持续的研究发现,当前的网络科普受众具有移动化、年轻化和不断细分的特点。网民主要通过移动端获取科普信息,18—40岁的青年人群是科普的主要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对话题引导性比较强,女性或中老年人在健康安全方面同样非常活跃,甚至超过了其他群体。
8个科普领域中,按总搜索份额来看,排名第一的主题为健康与医疗,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信息科技、应急避险、前沿技术。其中,前沿技术主题搜索指数快速增长,年度同比跃居第一,这可能和2018年人工智能、量子微信、北斗卫星、芯片等系列热点频发有关。
科普搜索热点的发展反映了时代脉搏。为进一步了解科普细分领域的需求衍变,研究者们还持续跟踪了8个科普细分领域的2000多个科普热点的科普搜索指数。统计发现,网民对癌症非常关注,年同比增长最快;月球成了全民关注焦点,月食、登月都排在前面;网民还对臭氧有了新的关注。前沿技术方面,诺贝尔(奖)最受关注。云服务、假奶粉、新能源、预警分别是信息科技、食品安全、能源利用、应急避险四个科普领域同比增长最快的热点。
奶粉事件成安徽网民科普热搜第一
为了观察我国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报告对不同区域的科普搜索情况作了分析,发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例如新疆在气候与环境、健康与医疗和能源利用领域的搜索增速都排在首位;上海、江苏、浙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搜索非常突出;江西、广西、安徽在前沿技术领域比较关注。
报告还发现,网民的科普搜索受到地源、环境和产业的影响,呈现不同地域的关注差异化和临近区域的关注趋同化。例如安徽网民科普热搜关注点第一是奶粉事件,其次分别是食道癌、激光手术、人工智能、磁共振。上海网民比较关注的是磁悬浮、空气质量、癌症检查、无人驾驶、O2O;江苏网民比较关注肺纹理、神舟飞船、人工智能、癌症检查、诺贝尔奖;浙江网民比较关注垃圾处理、台风、核爆、磁共振、癌胚抗原。空气质量、杂交水稻、高原反应分别是北京、湖南、青海网民科普热搜关注第一。记者 芮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芜湖市两级法院通过严惩、深挖、防范,三管齐下,对“套路贷”犯罪行为“铁拳”重击。该市...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