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消失的老字号“工人菜馆”能否涅槃重生》一文见报后,引起很多老芜湖人的关注。不少市民留言,或回忆往昔时光,或为“工人菜馆”的重新开办出点子。对此,也有人指出,怀旧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饭菜的味道。
勾起老芜湖人的怀旧潮
“工人菜馆”创办于1950年,为芜湖第一家国营餐饮店,最初名称为“工人食堂”,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改为“国营工人菜馆”,1986年更名为“芜湖酒家”,1998年新芜路改造时停业,前后延续了48年。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厨师,很多还走出国门。其中,全省徽菜培训班南片区就设在工人菜馆,1972年至上世纪80年代,连续办了20多期,为全省培训了几百名厨师。
网友“天都大爷”在网上留言说:“(工人菜馆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当年在新芜路口”。网友“胡图”说:“我家原来就住在工人食堂隔壁巷内的小戏院,经常在他家吃面条,在大观园澡堂洗澡,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还记忆犹新”。网友“68166352”说:“餐饮老字号代表了芜湖人的美食记忆,应发扬光大”。
网友“啄木鸟”说:“工人菜馆是老芜湖人的美好记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芜路很繁荣,工人菜馆旁边是大观园浴室,斜对面是同庆楼和马义兴面馆。工人菜馆因货真价实,老百姓又叫它‘大众食堂’。计划经济时代,都属于芜湖市饮服公司,牌子‘杠杠地’。改革开放后搞市场经济,加上新芜路改造拆迁,工人菜馆不复存在,成为芜湖餐饮界的历史名片。”
网友“开心草根74984655”说:“刚参加工作,第一次拿工资,几个同事一起去工人菜馆吃小笼包,那时一笼有20个,我一口气吃了22个,外加一碗虾子面。工人菜馆如果重新开张,一定要传承芜湖本邦菜的特色,兼顾发掘创新特色菜,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屹立不倒。”一位网友表示,自己1979年结婚时是在工人菜馆摆的酒席,24元一桌,菜好价格也实惠,现在只能是美好的回忆。网友“seth23”表示:“我十岁的生日宴就摆在那里,久久难忘,如果老店重开,并达到一定标准,我一定会经常光顾”。
网友纷纷推荐开办地点
针对“工人菜馆”正在市区选址一事,很多市民也纷纷支招。有人在大江晚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说,可以来芜湖古城开一家“工人菜馆”,用古城的平台重现昔日菜馆的繁华。事后,记者联系了这位网友,他告诉记者,“工人菜馆”属于芜湖餐饮界的老字号,也是老芜湖人记忆中的品牌和味道,芜湖古城是芜湖的发祥地,花街、南门湾、南正街,都是芜湖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地方,两个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网友“虎将”也建议说:“可不可以利用芜湖造船厂厂房,来重振工人菜馆这个老字号?”
据“工人菜馆”商标持有人陈雪根介绍,他是2014年开始申请“工人菜馆”商标的,2015年终于申请成功。目前他正在经营的有陈家私房菜、六朝居老面馆、六掌柜汤包馆等,这几年也想把“工人菜馆”重新开起来。在他看来,作为面向大众的老字号,“工人菜馆”应该开在有红砖青瓦的老厂房里,同时配以红色主题的相关收藏,播放“东方红”等类似的怀旧歌曲。此前,他们曾经看中了某汽车厂内的老厂房,但由于该地块要拆迁,遂作罢,目前正在寻觅合适的开办地点。
味道与情怀同样重要
由芜湖市餐饮协会召开的“工人菜馆”老员工及部分芜湖文史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老员工们十分怀念菜馆往昔的辉煌,并期盼“工人菜馆”能够涅槃重生,重新起航。不过据记者观察,由于无法达到当年“工人菜馆”那种大师云集的程度,重开后的菜馆,最有可能的是成为一种面向普通大众的怀旧食堂,能否重现当年的辉煌,还需等待时间来检验。
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阶段,吃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消费,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人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关注用餐环境,追求归属感。在这方面,外地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尝试。以“70后饭吧”为例,装修复古,主营江浙菜,最初是以“70后”为主流消费人群,如今已吸引了大量“80后”“90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深圳等城市开了几十家店,单店日均营业额近4万元。
痛失百年老字号“五香居”商标,是芜湖餐饮人心中永远的痛。如今,发源于芜湖的“五香居”在苏南地区早已人人皆知,其卤味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红火的时候年销售额2亿多元。“五香居”的红火发展,更是刺激了芜湖餐饮人。芜湖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童春年表示,“工人菜馆”如果再不经营,给外地人注册经营了,“工人菜馆”就只剩下四个字放在档案馆内,将是芜湖一代餐饮人的遗憾。
记者 马正超
新闻推荐
又一项便利通关措施落地江城 芜湖出口企业可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作为芜湖海关的又一项便民举措,芜湖出口企业本月20日起已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助打印系统自...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