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景,1926年6月出生;1948年9月入伍;1949年7月入党;1951年赴朝作战,因战斗勇敢,立特等功、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获二级英雄称号;1955年转业到芜湖造船厂;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9月逝世……
从普通士兵到战斗英雄,从战斗英雄回归平凡岗位,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曹光景的成长?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老英雄甘受平淡。答案是:信仰的力量。
他是独胆英雄
3月29日,在芜湖市造船厂宿舍区一套普通的居室里,记者见到了已故志愿军英雄曹光景的遗孀——84岁的沈体金。老人回忆起老伴的生平,用一句“他一直就是党的人”概括了英雄为信仰忠诚的一生。
沈体金的叙述将时光倒回到70年前。“我和他都是安徽宿县人,起初并不认识,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正激烈,地方上接连接到部队上的喜报,说曹光景在朝鲜战场上立大功了,我才知道我们这儿出了个大英雄。正好这个时候,曹光景的姐姐辗转托人为弟弟在家乡介绍对象,就找到我。”沈体金回忆道,从介绍人那里,她了解到曹光景是个苦孩子出身,先被国民党抓壮丁,1948年22岁的他投奔到人民军队,参加解放战争,并在这一时期入党。“他是个党需要他到哪里就到哪里,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人!革命军人、党员,就冲这两点我对他有了好印象。”沈体金说。
1951年曹光景主动报名参加了赴朝作战,在第20军60师179团8连3排任班长。在排长沈树根的带领下,政治素养和战斗执行力提高得很快。5月,鹫峰阻击战开战,美军派出了700人的王牌狙击队突破鹫峰阵地,3排接到命令负责坚守鹫峰阵地。曹光景主动请战负责带领小组设一个前哨阵地,迎头打击敌人的进攻。敌军涌上来两个排兵力,曹光景小组以手榴弹、机关枪和爆破筒与之周旋,对方使用迫击炮连发30余发炮弹,两名战士被击中牺牲,只剩曹光景一人,在头部、肩部都受伤的情况下,他独守一个机枪火力点。“这一仗可以说是‘浴血鏖战’,曹光景独自面对敌人潮水般的6次进攻,最后直接抱起爆破筒冲进了美军阵地,幸好排长沈树根带人及时赶来增援,曹光景才得以脱身。”沈体金回忆她当时收到过一张曹光景和战地医院医护人员合影的照片,曹光景浑身上下缠满纱布,她根本就看不出曹光景的本来容貌。
以一己之力挡住敌人6次进攻,消灭敌人73人,曹光景从此有了“独胆英雄”称号,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的喜报传到了家乡,英雄事迹被编成鼓词到处传扬。
他是党的人
硝烟散尽,1955年,曹光景凯旋归来,转业到芜湖造船厂。脱去了军装,以一名党员、普通职工的身份,工作在后勤采购供应科油库管理岗位上。
“你爸爸是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小人书里的‘独胆英雄’的故事讲的就是你爸爸。”曹光景的大女儿曹明英告诉记者,直到上厂子弟小学时,她才从同学口中知道,父亲是一名大英雄,当时她将信将疑,几个同学专门找来小人书给她看。“我几次在饭桌上问父亲是不是真的,父亲始终不肯正面回答,只是埋头吃饭。”曹明英说,她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曾多次被区里、市里邀请参加英模报告会,“他会郑重地翻出珍藏的勋章,我们姐弟几个才慢慢懂得,一向沉默寡言、从不谈论功劳的父亲只是不愿去回忆战争的残酷,才回避我们的疑问。”
曹明英动情地回忆道,父亲一生对人对事耿直,从不主动伸手向组织要待遇。厂里调资评定工作,父亲从不仗着自己的功劳争级别,总是把机会留给别人;厂里搞双职工家庭配偶中精简一人,他就回家动员妻子沈体金,说“党员家庭不能搞特殊化”,沈体金从造船厂精简下来,没了工作。“当时我们一家7口靠我爸爸一人工资,妈妈对爸爸是有埋怨的。”但曹明英记得更清楚的是父亲的原话——“我是党员,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向组织要待遇。我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想想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我们今天能生活在和平年代还不够幸福吗?这点困难算什么?”上级部队老领导来探望他,问他家庭是否有困难,可以帮忙解决,曹光景总说没有。他教育五个子女,“要力争上游,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守好自己的岗位,你们不比别人特殊。”1995年,曹光景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依然一身工作服,依然“走路带风”,兢兢业业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在曹家,他的家人捧出一个红色袋子,里面有一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几张曹光景纪念照、一个红色的盒子里有一枚2009年10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章。遗憾的是这枚纪念章曹光景没能看到,2009年9月,老人走了,临终前还不忘交上最后一笔党费。
曹家的孙辈张燕妮也是一名党员,她回忆小时候,常见到外公捧着一本红色的小册子默默地一看一下午。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这对张燕妮的心灵触动很大。从外公身上,张燕妮说她看到了一种那一代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一种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贞的革命情怀,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
记者 王惠 文/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3日下午6点,由芜湖亿品众合文化影视产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少儿成长不烦恼》第三季“红色经典献礼篇”启动仪式,将...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