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友艺
3月31日,在芜湖县陶辛镇传云绿色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油桃大棚里,记者拨开眼前层层叠叠的绿色枝叶,一颗颗花生米粒大小的油桃“小子”才从枝桠上探出头来。一个月后,它们就会长成半斤多重的“大个头”,走进市民的“果篮子”,比传统的露天桃子要早上市一个多月。
“这就叫抢缺不抢节。”合作社的当家人程传云告诉记者,“5月上旬,来自山东、河北等外地的桃子下市,而本地的桃子要等到6月以后才能成熟。大棚油桃抢占的就是这1个多月的空当期。需求大,竞争小,大棚油桃不仅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一家独大\’,而且卖得上价。” 程传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棚油桃对外的批发价是5-7元/斤,市场零售价可能超过10元,比批发价每斤2-3元的普通桃子翻了一倍还多。
找好市场是关键,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程很清楚这个道理。“我们的油桃采用的是先进的嫁接技术,用深谙当地土壤习性的本地品种做砧木,用山东青州等外地优良的油桃品种做接穗,这样的‘喜结连理\’使得油桃不仅拥有了防病抗灾的优良血统而且果实饱满爽甜。”为了提升产量,老程还运用了密集栽培技术,“定树、定枝、定产、定亩”,一亩地种330棵至400棵,一棵树能结80至90个桃子、重10至15斤,平均亩产量在4000至6000斤,比普通露天油桃的产量高出20%。这么算下来,老程的一亩桃园的纯利润至少超过5000元。老程不仅自己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还带动培育出周边170多户农民靠种水果增收,年收入超过3万元。他还有个更大的梦:待到来年春天,露天桃园中的500亩桃花盛放之时,他要邀请城里人来看桃花、赏春景。
运用新技术,巧打时间差,这是老程盘算的“甜蜜经济”。无独有偶,南陵县金棚蔬菜基地的负责人邵忠诚走的也是这么一条“巧”路子。
“芜湖人最爱吃的奶油草莓九成以上都是南陵人种的。”说到草莓,老邵一脸骄傲。的确,记者沿着205国道一路向南,挂着“草莓”两个大字的路边大棚接二连三地映入眼帘。据不完全统计,南陵县今年至少新增了500多亩草莓大棚。而在老邵的基地里,专门种植“红颜”草莓的大棚有70多个,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红颜”就是俗称的“奶油草莓”。
不仅果粒大,口感好,“红颜”与普通草莓品种的最大差别在于上市时间。据介绍,“红颜”一般在冬季上市,上市时间要持续4个月左右。冬季的草莓奇货可居,春节前后的批发价都在20元/斤,市场价最高的超过30元/斤。3月后,批发价才降到差不多10元每斤,个头较小的品级约5元每斤,整体收益在瓜果类里名列前茅。基地向市区直销店和水果市场进行点对点供应,日销售量为1000斤左右,基地自家门店的日销售额也在3000—4000元。邵忠诚说,草莓的一亩投入约在1.6万元以上,亩产在2000斤左右。刨去成本,“红颜”平均每亩的稳定利润要超过3万元,比单纯种水稻高出万元。
“今年基地的观光采摘也不错。我打算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做个展示窗口和停车场。以后不光是草莓,基地里种的西瓜、蔬菜都可以供市民观光采摘。”老邵有自己的打算:依托205国道便利的交通环境,在做强做大基地的观光采摘农业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新闻推荐
“一产偏重、二产欠优、三产较弱,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于省情,安徽人认识清醒;“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于未来,安徽决策层意志坚定。“调结...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