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县新闻 > 正文

妻贤子孝传佳话 四代同堂乐融融

来源:芜湖日报 2017-03-01 09:4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汪潜

在南瑞社区荷夏园小区,住着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其中,62岁的孙牡丹被家人尊称为“一大家子的主心骨”,她贴心照顾年过九旬的老婆婆,为女儿们做孝老爱亲好榜样,孙子也在好家风中耳濡目染乖巧懂事。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孙牡丹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孙牡丹1976年与丈夫程光宇结婚,之后便与公公婆婆一直吃住在一起。当时,一家人都还住在芜湖县的农村,丈夫从事教育工作任务繁重,操持一家老小饮食起居的担子都落在孙牡丹一人身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早饭、打扫卫生、刷锅台,服侍完老人,还要下地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牡丹常对子女们说的话就是:农村条件艰苦,家里的脏活重活她自己干,就是想尽心尽力让两老享享福。1998年,孙牡丹的公公患病去世,她忍着悲伤安慰丈夫说,“公公已经走了,就剩下老娘一个人了,得让她舒舒服服活到老!”

言出必行。2004年,孙牡丹和丈夫带着八旬婆婆和两个女儿搬到了南瑞社区荷夏园小区居住。在城里住起了楼房,一家人打心眼里高兴。刚一进屋,孙牡丹就将家里朝阳的一间卧室给老婆婆住,并把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房间布置也和过去的住所一模一样,生怕老年人换了个地方呆不习惯。每天,孙牡丹都和在乡下时一样,天还没亮就起床,为一家老小做早饭,因为婆婆年事已高、牙口不好,孙牡丹会专门为婆婆“开小灶”,做些老人特别喜欢吃又软乎的食物,婆婆喜欢吃馄饨,孙牡丹会在家擀面,依婆婆的胃口包薄皮的;婆婆喜欢吃稀饭面条,孙牡丹会不厌其烦添置一些可口的泡菜和新鲜时蔬,搭配着一起吃;婆婆有时嘴馋,喜欢吃糕点等零食,即便商铺很远,孙牡丹都会专门坐公交车去为婆婆带些好吃的回来……对这些,孙牡丹只是笑笑称,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行孝不难,难在坚持,孙牡丹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久病床前有孝媳”。83岁的时候,婆婆因骨折导致卧床不起,生活起居不能自理。此时,面对大小便都需要在床上解决的婆婆,孙牡丹没有半点怨言。她不仅一如既往地贴身服侍,还为婆婆勤洗澡、勤擦身,防止婆婆生褥疮。天气好的时候,就把婆婆的被褥抱出去晒,家里人都说,老太太虽然卧床了,但一点难闻的味道都没有,这都是孙牡丹的功劳。为了婆婆能早日痊愈,孙牡丹还自学了按摩保健知识,为婆婆做复健理疗,在孙牡丹的细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一家人都舒了一口气。

天有不测风云。88岁时,老婆婆罹患了直肠癌,一家人再度陷入悲伤,孙牡丹又再次挺身而出,为一家老小做思想工作:“妈有我在,你们安心工作、安心读书,我会好好照顾她!”因为患病肠胃功能紊乱,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单衣服臭烘烘的,她每次都第一时间将床单被褥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有时,婆婆也会拉着她的手,说些感谢的话,孙牡丹怕婆婆过度自责,心里不舒服,她会反过来劝慰婆婆放宽心:“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做晚辈的都应该孝敬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丈夫程光宇如此评价自己的妻子:“老孙是我们一家老小的棉袄,有她在那里就有温暖。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恩现如今的美好生活,都相信只要和老孙一样,真心付出、用心付出,这个家庭就会更和谐、更幸福、更美好!”

新闻推荐

安徽芜湖:“招工”变“招聘” 市场大不同

本报讯春节假期结束了,很多人都开始在找自己的下一份工作了。在安徽芜湖举办的返乡农民工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上,记者就发现了市场新的变化。招聘会上,308家企业提供的15000多个岗位,吸引了芜湖县周边...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妻贤子孝传佳话 四代同堂乐融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