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红庙镇闸北村是新四军七师旧址所在地,是红庙镇红色旅游重要载体,绿色休闲旅游、黄色佛教旅游的主体。全村贫困户177户,贫困人口349人。截至9月末,该村通过帮扶责任人介绍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申请低保兜底等措施使61户134人脱贫。
健全脱贫帮扶机制
今年以来,该村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积极探索以党建促扶贫、扶贫中抓党建的新模式,建立党建扶贫新机制,实现了“救济扶贫”向“创业造血”、“大水漫灌”向“精准到户”、“富口袋”向“富脑袋”的转变。
该村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型、分贫困户对象制订工作方案,坚持帮扶计划措施到户到人、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五个到村到户”原则,制定一图一册四清单,力求做到精准帮扶。同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分工、群众主体”的扶贫工作机制,“龙头企业带动、专合引领、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项目牵引、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和“推动项目发展,基础设施改观”多方位效益机制,明确了脱贫攻坚的方向和责任。
构筑扶贫攻坚堡垒
该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做承诺”活动,设立党员席卡和党员风采墙,提升党员身份意识;将村两委干部和村属小型支部书记的脱贫帮扶措施作为承诺事项,上墙公示。设立“党员先锋岗”,深入推进百名党员联百户活动与***相结合,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先后扶持了6户困难党员脱贫。并将有积极提供帮扶意向,有帮扶能力的16名党员作为帮扶责任人,改变扶贫工作由政府单一帮扶,转变为广大党员以及全社会共同帮扶。
整合党员远程教育站点、民兵之家、村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场所,利用有线电视、图书、公开栏向贫困户传授科技知识。聘请农委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户和其他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指导;邀请专家和致富能人举办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增加他们创业致富的门路。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该村紧紧围绕镇党委制定的4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目标,科学制定脱贫工作规划,积极参与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础设施改观多方位效益机制。目前,光伏项目已通过招投标,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为贫困村出列提供了收入保障;实施了大项路等7公里水泥路工程,开挖山塘58口、增加蓄水36万方,改建七个变电台区,架设38千米农业线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减少了生产成本。
选准绿色观光产业项目为载体,分户制定脱贫思路与办法。依托芜湖市丹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油用牡丹种植项目,建立“爱民农场”,闸北村集体在团山自然村流转土地80亩,争取军分区投入资金40万元,每年村收入4.6万元,帮扶解决15户40人贫困人口就业。组建民兵服务队,成立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物资供应、田间管理、农产品购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农机成本价优惠服务17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49人),年人均优惠260元;服务其他农户,民兵服务队上缴利润2万元。
成立闸北村劳务服务公司,重点服务解决115户有劳力的贫困户劳动就业;利用闸北村现有用工大户农业企业,中介劳务输出280人,带动100个弱劳动力就业,年务工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年收入1万元。争取小额信贷工程,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等生产经营项目或支持贫困户带资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
本报通讯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11月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沧江赴无为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钱健及有关工作办事机构,无为县、市水务局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在扶...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