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事岗是无为县城北七里村一个普通的山岗,原名缭事岗,附近的人们都叫它岗上。岗上有近一百亩的旱田,三分之二归岗北的魏家村,三分之一归岗东的谢家村。魏家村虽然田多,但想到岗山种田需要绕道谢家村,否则必须乘船过渡;谢家村虽然紧临岗上,但要到岗上种田耕地却要穿过魏家村的田地。
丰收年景,看到魏家村的人挑着稻谷哼着小调从自己门前过,谢家人心想:“你牛什么?要是我把门前的路一堵,你们得撑船过河犁田打耙呢,不说让你裹脚不够带子钱,最起码进出不方便!”便有人故意在门前设置路障。
魏家人不高兴了,心想:“你们种田,还要经我魏家田地中间过。没想到我们只是从你们门前过一下,你们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故意把板凳扫帚放到路中间!”
他们一跺脚,自己挖断了经过谢家村的路,乘船到岗上种地。
魏家村挖断由谢家村进岗上的路,谢家村岗上的旱田从此无法耕种。谢家人一商量,便到州官老爷那里告魏家。州官老爷到现场察看一下,便和谢家、魏家沟通协商。谢家人不承认曾经在家门口设置路障。魏家人心想,我来往坐船麻烦一点,总比你谢家几十亩地不能种没有收获要好!协商没有效果。
“那就三年以后再处理吧。”州官老爷丢下一句话,坐着轿子走了。
一晃三年过去。这年,春旱连着秋旱。春旱时,魏家用水车车水上岗,五盘不行改六盘,六盘不行改七盘,村里的男劳力累得半死,还是没有保住庄稼。到了秋天,老天还是一滴雨不下。因为河水水位降低,再用水车车水,需要二十盘,魏家村的男人已经车不动了。他们不得不请州官老爷帮忙到谢家村说合,想借谢家村的水渠引水抗旱。谢家人一口回绝。
州官老爷把谢家和魏家的族长请到岗上。他问谢家族长:“这三年谢家的岗地撂荒,损失了多少?”
“一亩三担稻,二十亩六十担稻。魏家让我们三年少收一百八十担稻呢!”谢家族长说。
州官老爷回头问魏家族长:“今年岗上绝收,你家损失多少?”
“一亩三担稻,七十亩要损失二百一十担稻呢。”魏家族长回答。
州官老爷问:“那你们得到什么呢?”
谢家族长和魏家族长都回答说争得一口气。
“为了争一口气,你们三年各自损失那么多稻,值得吗?”州官老爷问,“气能填饱肚子吗?”
两个族长沉默不语。
“你们不如各自退一步,从此了结纠纷。”州官老爷对魏家族长说:“你们经过人家门前才能上岗,却故意自己挖断上岗的路。真是自断通道!必须赔礼道歉,先修好上岗的道路,并保证以后畅通。”
魏家族长给谢家道歉,答应立即修通挖断的路。
州官老爷又对谢家族长说:“路就是给人走的,自古朝到今朝都是这样。让魏家人从你们门前经过,挑稻丢下几粒稻,还能让你们家的鸡落个肚子饱吧?”
谢家族长也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这应该是三年前处理的事,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是请谢家借水渠给魏家引水抗旱呢!魏家族长扑腾一声向州官老爷跪下,说:“借渠引水抗旱还没有解决呢!”
州官老爷笑了起来,说:“那是你们自己商量解决的事。”
经过协商,谢家村同意借水渠给魏家引水抗旱,但不论有无旱情,魏家每年都给谢家十担稻谷,作为修缮引水渠道的经费。为了感谢魏家提供的道路,谢家每年给魏家十担稻。算来算去,魏谢两家各不相欠。
看到魏家和谢家从此和好如初,州官老爷十分高兴,把“缭事岗”改名为“了事岗”,并作诗一首:“魏家道路谢家渠,两家争强又斗气;你哼鼻子他撇嘴,各自损失百担米。乡邻就如亲兄弟,相帮互助及时雨;今日干戈为玉帛,谢家道路魏家渠。”
又有传说,说当年缭事岗上有十八位乡绅,他们精通人情世故,当地许多纠纷被他们一一化解。无为州老爷知道了这件事,连声叫好,为表彰他们的功绩,将缭事岗改名为“了事岗”。
戴启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3日下午,全市企业家大会公布芜湖2015年度工业、商业双百强,建筑业10强排序名单。210家上榜企业在全市经济地位、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等诸多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相比于2014年的排名,今年入...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