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满是消极情绪的文字、一张配文的血肉模糊割腕照片……当你看到这样的朋友圈会怎么办?36岁的郭海云是芜湖市中医医院血透中心的一名护士,几天前的晚上,她的朋友圈里,一位17岁的尿毒症少年小伟(化名)就发出了这样的微信。庆幸的是,郭海云及时发现端倪,和保安、房东赶往小伟租住的房子,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小伟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苦命孩子发朋友圈欲轻生
事情发生在7月20日的晚上。已经21点多,忙了一天、准备休息的郭海云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突然一条发于10分钟前的微信惊到了她。“这个世界太没有意思了,活着只有无穷的痛苦,谁能帮我每个星期写一封信回家……下辈子不要做人了,做人太累……活着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还不如死了呢……”大段文字后,还配了一张割腕照片,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郭海云仔细看了一眼微信头像,是小伟发的。这是一位来自无为县泉塘镇的苦命孩子,母亲早年离家出走,自己从小就患有慢性肾炎,因为没有得到规范治疗,去年10月小伟在中医院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给小伟治病,小伟的父亲外出打工挣钱,年仅17岁的小伟一个人租住在汇成名郡的一个几平米的阁楼里,每周到中医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因为是医院最小的尿毒症患者、父母又不在身边,血透中心所有医护人员对小伟都特别关心。主治医生汪俊常到小伟的住处看望他安慰他,小伟的主管护士郭海云还特意加了小伟的微信,多注意观察小伟的动态,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战胜病魔。
护士房东及时前往营救
面对小伟这条最新微信,原本有些困意的郭海云一下清醒了。她赶紧拨打了小伟的电话。“你在哪里,休息了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我去看看你吧,陪你聊聊天”……电话那头,小伟简单地回答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郭海云再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来不及多想,家住柏庄春暖花开小区的郭海云赶紧拉着丈夫骑着电动车出门了。
不到10分钟,郭海云和丈夫就赶到了汇成名郡小区。此时已是深夜,小区门卫处有三位保安,简单说明情况后,保安便陪着郭海云一起来到了小伟租住的那栋楼。等上了楼,郭海云才有些懵了,她只听汪俊医生说小伟住在阁楼,可阁楼内有好几个房间,她并不清楚住在哪一间。庆幸的是,大家正犹豫要不要挨个敲门时,小伟的房东恰巧到了,原来,房东的儿子也有小伟的微信,看到小伟发的动态后觉得事情严重,也立马赶过来看看。
急诊室内答应不再胡闹
迅速打开房门,只见小伟躺在床上,嘴角和脖子上有一些残留的液体,床头柜上摆放着两个没有任何标签的空瓶子和一个刀片。当看到熟悉的郭海云护士还有特意赶来的房东、保安时,小伟再没忍住立刻大哭起来。一再询问,大家才知道小伟喝下了两瓶电蚊香液。“那我们赶紧去医院,洗胃”,郭海云建议道。然而小伟十分抗拒,整个过程几次拿起刀片欲割腕求死,幸而被众人控制住。考虑到小伟的父亲不在身边,大家也不敢贸然行动,便选择了拨打120和报警。
等民警到达,在众人的强行拖拽下,小伟被救护车送到了市中医医院。在急诊室,小伟依旧抗拒治疗,并想利用周围的一切尖角撞伤自己。还好,整个过程,民警一直强行控制着小伟,细心的郭海云则一直拉着小伟的手腕以防他做出进一步伤害自己的行为。劝了很长时间,小伟仍很激动、仍想轻生。医生给小伟打了一针安定后,郭海云又开始耐心安慰鼓励,并让小伟答应自己不要再胡闹。最终,小伟点了点头,郭海云这才放心离开了医院,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
愿有好心态积极治疗
记者了解到,当日,直到小伟的父亲从上海赶回芜湖,医护人员再三叮嘱后,才让小伟离开了医院。本周,小伟按照之前的治疗方案,如约来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情绪也渐渐稳定。
小伟的主治医生汪俊向记者坦言,年纪轻轻就患上尿毒症,很多人一开始的确有些接受不了,小伟一直都有些厌世情绪,再加上一个人蜗居在狭小的空间,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与社会接触较少,才会做出如此极端行为。不过,尿毒症并非不治之症,坚持合理的治疗之后,一般都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少尿毒症患者还可以工作,自力更生。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会继续多多关爱小伟,希望小伟的父亲可以多陪陪小伟,也希望小伟能调整好心态,积极治疗。
7月27日晚上,记者联系到了小伟。对于那天的所作所为,小伟表示自己已经忘记了。对于挽救过他的护士、房东等人,他坦言是自己麻烦到大家了。小伟透露,治疗疾病的同时,今后,他也打算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汪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无为县一男子出境期间丢失护照,为逃避边防检查偷渡回国,日前再次办理护照时被警方发现受处。7月5日,无为县的赵某到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办理护照,根据程序,民警查询该人的边防出入境记录时,发...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