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万网友纷纷发表评论点赞
?各大门户网站在显著位置转载了“坚强姐”的图片。(网站截图)
?“坚强姐”如今住在厂里一间十多个平方米的工棚里。
□本报记者刘教清文/摄
“有些人跪着,却比站着的活得更有尊严。”“社会进步需要这种精神。”“这样的人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1月26日,本报4版刊发了独家新闻《“坚强姐”跪着去打工》。次日,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等全国上百家网站的头条都被“坚强姐”占据。另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余万名网友发表评论,一夜之间“坚强姐”在人们心中“站”了起来。
“坚强姐”在网民心中“站”了起来
“坚强姐”的全名叫胡凤莲,今年50岁,是龙胜江底乡围子村塘心组人。她出生仅6个月时,不慎滚落火中,致使双脚严重烧伤,最终只能跪着走路。不幸的是,在女儿出生后不久,老公离家出走,她只能靠跪着上山下地,以微薄之力养育着女儿,直至2004年女儿出嫁。2006年,胡凤莲开始跪着来到县城打工,至今仍在龙胜镇一家木材加工厂当搬运工。
胡凤莲的自强与乐观,不仅让接触过她的人为之感动,经本报报道后,全国数百万网友为之点赞。27日一大早,用电脑打开腾讯QQ,在弹出的“腾讯网迷你版”对话框的头条,就是“坚强姐”的图片新闻。截至27日16时,腾讯网站就有29180人参与评论,“坚强、佩服、感动、正能量”等字样充满了评论空间。
网友“三十好儿郞”评论说:“大姐的坚强着实让我打心里佩服。相比而言,大姐虽有缺陷,但精神上所具备的东西是我们四肢健全的正常人难以拥有且难做到的。”网友1620770235说:“有的人站着,却让人觉得他在跪着!有的人跪着,却给人感觉站得如此潇洒!胡大姐,你是最有尊严的人!”网友“独孤忆水”也评论说:“每个人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坚强毅力。这股子勇气,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这就是她的伟大!加油‘坚强姐\’,你是每个有手有脚的人学习的榜样!”
“看了稿子后,太感动了。”腾讯公益平台工作人员与记者联系,准备为“坚强姐”发起一场全社会的爱心募捐活动,“‘坚强姐\’就是一种符号,满满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凤凰网、新浪网和搜狐等100多家网站也都以头条位置转载了“坚强姐”的组图,图片收获了上百万网友的赞美、钦佩之声。
记者9小时接了152个电话
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十余家媒体先后联系记者,表示想通过再次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立体式”地再次展示“坚强姐”。另外,从早上7时起,到下午4时,在短短9个小时里,记者共接了152个电话,全是有关“坚强姐”的,其中以“关爱电话”居多。
一名退休的重庆老人用颤抖声音打来电话说,她觉得“坚强姐”就是一种精神的“代名词”,能给人振奋与力量,“我想购买‘坚强姐\’的两幅刺绣,顺便给点钱,就当春节的一点问候”。
“我觉得‘坚强姐\’就是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手机尾号为“0384”的女士在电话中说,“一个人不能或缺的就是‘坚强姐\’这种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她感动了我们。我计划春节前从北京坐动车到桂林,再转车去龙胜探望她。”
一名广西南宁的男子打来电话也说,“坚强姐”有不幸,但也有幸运,政府给了她困难补助,还帮她联系了工作,曾经还帮她安装假肢,还有那么多素不相识之人的关心,“当然这跟她本身的那股劲、那种精神分不开,我要为她的这种自力更生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点个赞”。
另外,27日当天,《新华每日电讯》、《当代生活报》、《梧州日报》等从中央到地方的纸质媒体也大篇幅报道了“坚强姐”,让其走进了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王玉梅文/供图我又来到了七星岩,祭奠牺牲在桂林保卫战中的八百壮士,借徐徐的轻风,寄托我的哀思。在祭拜抗日先烈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份我对二叔戎马生涯中抗日经历的崇敬与...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