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奔走于柳南公安分局各单位之间,收集新闻素材。 警方供图
2015·柳州警察故事
今报记者黄真真
3年前,在梧州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的黄宁,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柳州市公安局。从警以来,他先后在柳州市公安局柳南派出所和柳南公安分局政秘科工作。很多人不解黄宁的选择:“做记者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要做警察?”但黄宁并不后悔。
记者转公安 酸甜苦辣多
2006年大学本科毕业后,黄宁进入梧州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主要负责专刊及交通、体育线新闻的报道,偶尔也涉足公安新闻。缘于对“警服蓝”的迷恋,2012年,黄宁毅然变卖掉原来在外地的房产,过五关斩六将后,由记者转行为警察。
“当上警察后,才真正体会到警察的辛苦。”黄宁感慨道。黄宁的具体工作单位,是柳南公安分局柳南派出所,该所不但是分局大所之一,也是管辖柳南重点商圈的派出所。所里安排黄宁做治安民警,值班、备勤、巡逻、防范。仅就值班而言,就够黄宁头大的。有时一天多达30多起警情,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
刚到派出所仅一个月,黄宁就碰到同组警长培训,同组一民警出差,警组内只有一位老同志和黄宁留守。很不巧,警长出去培训当晚7时许,警组抓获了一名在网吧盗窃手机的嫌疑人。由于老民警对电脑操作不熟悉,领导让黄宁首次“主刀”办案,他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的黄宁,对办案流程还不太熟。次日大早,又要赶去参加新公务员入职培训。为不耽误培训,在有限时间处理好该案件,他只有翻阅组里曾办过的类似案卷学习。办案过程中,黄宁仍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同事帮助下,总算磕磕碰碰走完了整个程序。终于在次日上午7时许,将嫌疑人送进了拘留所。
正是第一次的“坎坷”经历,为黄宁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从此,黄宁更加认真地跟前辈学习,在接触形形色色嫌疑人后,练出了一双“火眼”。入警半年后的一天晚上,黄宁和同事在飞鹅路盘查,抓获3名盗窃电动车男子,由此破获10多起电动车被盗案。
那次,黄宁觉得当警察虽然累,但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投身老“本行” 宣传正能量
2014年3月,因工作需要,黄宁被调到柳南公安分局政秘科,负责分局的内外宣工作,这让原来就与文字结缘的他,更如鱼得水。
为广泛宣传公安典型事迹,进一步弘扬正气,他背起相机,拿起摄像机,奔走在柳南公安分局各单位之间,宣传民警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服务群众的事迹……分局大型公安文化活动、全区公安机关群众现场会、“三定四捆绑”城区派出所消防现场会、警察公共关系基层行、“神剑一号”等专项行动等,都有黄宁忙碌的身影。
从现场忙碌拍摄完,黄宁又回到办公室电脑前,加班“码字”,这些活动的新闻稿件,先后在公安部、自治区、市甚至国家级媒体发表,为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
除了在媒体发表作品外,黄宁还利用柳南公安分局门户网站和“平安柳南”微博积极为群众提供办事服务,接受群众业务咨询500余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入警以来,黄宁共在各级媒体发表弘扬公安正能量新闻作品300多篇,连续两年荣获柳州市公安局宣传先进个人和南国今报等多家媒体的优秀通讯员。
新闻推荐
薰衣草那里的天空仿如涂上了紫色,紫色的薰衣草海洋、欧式的木屋王国、白色的荷兰风车,这一幅幅画面构成了一个最令人幻想的童话世界。这个梦幻的童话世界是否令你无限向往?那就参加本报“柳州出发”...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