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在骑楼城拍照。她们已经把汉服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
近两年来,梧州市民对在公众场合穿着汉服的爱好者逐渐习以为常,使得喜欢穿着汉服出门的人越来越多。
←汉服爱好者在活动中一起学习画画。
↑汉服爱好者学习朗诵诗词。
→汉服爱好者佩戴的头饰,大多数是由她们亲手制作。
漂亮的汉服和美景融为一体。
梧州的汉服爱好者以年轻人为主。
梧州学院的学生穿起汉服。
本报记者 卢海燕 实习生 杨鑫娟 罗程云 文
图片由实习生杨鑫娟 罗程云提供
近年来,大家对汉服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梧州,也出现越来越多汉服爱好者,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这些人有的是出于对汉服的喜爱,有的是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原来互不相识,却因汉服而成了“同袍”。
今年刚读大一的黄邓梦真喜欢汉服已经有4年了。如今她拥有了20件单套汉服,其中包括加入汉元素的服装。在就读初三那年,黄邓梦真的好朋友和她分享了几张汉服的图片,因为这几张图片,黄邓梦真便喜欢上了汉服。之后,她经常上网了解汉服的构造和形制,在她第一次和父母提出要购买汉服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她的父母认为穿汉服逛街会显得很奇特,担心她遭到别人的围观。
直到2015年,“汉服热”开始流行起来,黄邓梦真努力说服父母,终于在那一年的春节,父亲把一套汉服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她,让她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得到父母支持的黄邓梦真又通过微博、B站等软件认识了许多喜欢汉服的朋友,也拥有了“子易”这个圈子名。黄邓梦真通过汉服了解了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学会欣赏书法和爱上弹古筝,也更加注重礼节。黄邓梦真表示,希望汉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当黄邓梦真第一次穿上汉服出现在大众面前,她的心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紧张。从那个时候开始,“汉服热”已经在国内流行起来。如今,梧州的街上,还不时能看到身穿汉服的男生。因为汉服,黄邓梦真认识了另一半——沈智明,他不仅是一位汉服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裁缝,常常自己制作汉服。今年5月,沈智明亲手为黄邓梦真制作了一套明制的汉服作为生日礼物。
像黄邓梦真这样喜欢汉服、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在梧州还有很多。近两年来,梧州市民对在公众场合穿着汉服的爱好者逐渐习以为常,使得喜欢穿着汉服出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把汉服作为日常出行的服装的人也日益增多。从2012年7月开始接触汉服,到现在已穿过上百件汉服的黄欣梅,已将汉服当作是自己的日常便服,受她的影响,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逐渐认识汉服,了解汉服,爱上汉服,也尝试穿上汉服。
黄戈恩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2014年1月,她在念大学时刷微博看到汉服便喜欢上了。工作两年后,她身边的个别朋友和同事也会偶然穿着汉服,就在今年春节,她把一套汉服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母亲,母女俩很开心地穿着汉服拍照,辞旧迎新。
“接触汉服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黄戈恩笑说。黄戈恩自从喜欢上汉服后,便开始从网络上和书本中了解汉服,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她利用空余时间查阅了汉族文化,包括汉服形制、头饰、投壶、穿针乞巧、花朝节、七夕节等方面的知识。放假时,黄戈恩还会外出亲身体验,她曾一个人穿着汉服走上了敦煌之旅,当她穿着汉服走到敦煌壁画之下时,看着壁画中的人物,她的骄傲感油然而生。黄戈恩告诉记者:“汉服和传统文化,我都会一直喜欢下去。”
每逢花朝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黄欣梅和黄戈恩总会组织梧州的汉服爱好者们进行一些活动,黄邓梦真都会到场。大家一起投壶、穿针乞巧……除了特意组织活动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黄欣梅、黄戈恩、黄邓梦真也在践行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热爱汉服,使我们更多地去研究关于汉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黄邓梦真坚定地说道。
新闻推荐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梧州市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梧州市教育局获悉,梧州市正式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师德师风建设...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