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梧州 今日岑溪 今日苍梧 今日蒙山 今日藤县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今日梧州 > 正文

我的住房变迁史

来源:梧州日报 2019-12-16 08:08   https://www.yybnet.net/

夏燕玲

改革开放40年来,衣食住行水平大大提升,特别是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十年里我家的数次搬迁过程最具代表性。从记事起我的家在桂江边的大学路上,是木柱加上竹蔑编织的棚子。从屋里透着亮光的缝隙可看到街上的行人。

上世纪60年代,政府规划在桂江上建大桥,随着大学路的拆迁,我家搬入父亲单位的职工宿舍,六口人被安排在二楼一个只有十二三平方米的单间,父母的双人床和我姐弟的双层架床呈“丁”字型摆放。几姐弟上下床只能从床头往里钻。在那儿我们度过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也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

1966年随着父亲单位的搬迁,我家也搬到莲花山的厂区。厂里把一座旧水泥厂废弃的锅炉房用木板间开并改造成职工宿舍,那座房子共六层,地面那层是工厂的木工车间,我家被安排在顶层一个20平方米的单间里。一家六口在房子里摆放四张床,床头紧挨着,房子两边铺了床之后中间仅能放置一张书桌,我们姐弟几个坐在床沿伏书桌完成作业。没有厨房厕所的空间,大伙只能在楼下空地上搭盖一间棚子,作厨房厕所之用。在那座宿舍里居住的日子,让我最难忘也是最难受的是每年夏天的夜晚:那个年代许多房子都用一种叫“苏联瓦”的厚瓦片盖的。白天太阳把那厚瓦片晒得滚烫,夜里把人烤得简直像烙煎饼一般无法入睡。

1977年,单位给我安排了婚房。那是一座两层的筒子楼,由工区材料仓库改造而成,能拥有这大约18平方米的单间我已经属于非常幸运的了!那座楼的地层存放临建材料,二层安排8户职工入住。厨房厕所全在楼下的临时搭建的工棚。8户人家的锅灶紧挨在一块,同一单位的工友们在差不多时间下班回到家做饭。那时,我们邻里之间关系特别和睦友好,相处十分融洽,哪一个做了好吃的经常会请邻居尝鲜。我的儿子就在那儿出生的,刚满周岁的他常爬到邻居家玩,邻居的一只大花猫成了他的玩伴。

1979年我丈夫从部队转业回梧州工作,国家按政策分配了一套房产局的公租房,是一个有带厨房厕所的26平方的单间。那是一幢刚建成的六层楼房,我家分在三楼,为了要安排帮我带孩子的家婆居住,我们请来师傅将单间用砖墙一分为二,里间我们跟儿子睡大床,外间铺个小床让家婆睡。一晃时间到了1984年,随着女儿的出生,原来觉得很宽敞的住所变得拥挤了,于是我们在外间的小床上面的空间搭个小阁楼,让儿子睡到阁楼上。

在那26平方米的房子里我们一家一住就是17年。在那里我的儿子完成了他从小学到高中并考上大学的学业,女儿也上了中学。

1997年我们搬到70平方的房改房。在这套明亮的三房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我们全家人能拥有各自独立的卧室,这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新闻推荐

共享单车乱停放需三方共治

■聂天辉大家如果留意的话,走在梧州市区的大街小巷和生活小区中,不难发现在公共区域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越...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交房通知 公式2019-12-16 08:15
评论:(我的住房变迁史)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