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张永勤
“养生态猪,不仅可以给自己创造收益,还能带动邻里乡亲一起参与扩大养殖规模。”8月12日,在藤县埌南镇冼村的一座刚建成的养殖场里,贫困户何学南正平整猪舍围栏。
冼村位于埌南镇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山林和耕地资源,但村民“积贫积弱”问题制约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精准识别核查,该村共有贫困户73户299人,低保户72户211人。去年,梧州日报社采编中心记者董宏伟自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带起了一股兴村谋发展的热潮。
早年,何学南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但在搅拌泥水时不慎弄伤手臂失去劳动能力,回到村后他一直靠打零工贴补家用。今年初,何学南偶然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其他村村民靠养殖生态猪致富的故事,点燃了他的创业热情,但在哪养、怎么养以及启动资金从哪来等问题让何学南一筹莫展。
后来,何学南在梧州日报社党委组织党员入户走访困难户了解帮扶需求时,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一创业点子引起了“农口记者”董宏伟的注意,他认领了何学南的心愿后,马上向市水产畜牧部门的专业人士咨询,依托何学南家现有的鱼塘和菜地资源,很快确定了发展“猪—沼—鱼”的生态养殖模式。恰逢自治区出台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董宏伟积极到当地农信社办理相关手续,帮助何学南申请到5万元贷款,解决了猪舍建设资金的难题。
在各项帮扶工作中,董宏伟积极联系社会公益机构和各界爱心人士进村捐资助学、慰问五保户老人,让村中的困难群体感受到更多温暖。据了解,梧州日报社党委发起“爱心直通车”活动大型公益活动以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工作的公交车司机黎美英就与冼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4年至今,黎美英每年至少两次与澳门爱心人士到冼村开展爱心活动,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并设立奖学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李欣鞠)8月24日,市政府召开会议,听取2016年全市高考和当前教育工作汇报。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