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在踏上新郎的礼船之前,双方还有一番对歌。
出嫁的新娘用“囍”字红毛巾掩脸。
装扮一新的接亲彩船出发了。钟慧摄
数番对歌后,方可接新娘上接亲船。
接亲船接到新娘后,驶回男方的住家船。
新郎在船上向长辈敬茶。
一大早,男方的亲人开始装饰迎新的彩船。
双方家人为新人准备的“同年镬”。
亲友一一将嫁妆搬上彩船。
采写:本报记者 罗丽思 摄影:本报记者 麦朝枢(除署名外)
我初到你贵境踏入你贵地啰众位———
且问你娘家船靠哪里呀?
当这婉转悠扬的曲调在浔江上空荡漾,泊于河畔的藤县疍家人纷纷寻声从船舱探头,人们知道,这一天有疍家人要办喜事了。
藤县地处三江水口,是梧州疍家主要聚集地之一。疍家人以舟为家,逐水而居,水上民歌则是疍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一百多年来,藤县疍家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就在一曲曲如浔江之水绵长悠远般的水上歌谣中款款传递。这是已经荡漾在浔江河畔上将近百年的余音,星月流转,韶华飞逝,都敌不过她悠远动听。
藤县水上民歌于清末年出现在藤县沿江乡镇一带,歌曲主要从号子、吟、叹发展而来,曲调上保持着浓郁的方言特色,于2008年被列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时撑船劳作,或逢婚嫁之日,藤县水上人家便即兴颂唱一曲,被广泛地用于整个婚嫁过程,歌为心声,绵绵情话化作缕缕情歌,幽幽打动人心。
水上婚礼对唱水上民歌
周健华是藤县和平镇人,从小随父母生活在藤县濛江镇小河河面上。8月18日这一天是他的大喜日子,他将迎娶太平镇少女秦柱凤,同是自小生活在濛江河面上的水上人家,两家人商议过后,便决定采用传统水上婚礼的形式张罗二人的婚事。
大喜之日,天色刚亮,男方便精心地用竹枝、彩旗、红布、礼灯以及聘礼把礼船里里外外装扮一番。拜过神明,彩船载着聘礼与略带紧张的新郎驶出,彩旗随风飘舞,喜庆的红透过晨曦,彩船绕着小河河面行驶一周往新娘家的船驶去。
养大女儿非易事,女方哪能随便让新郎上船?当迎亲的礼船靠近时,新娘家的三姑六婆便开始以歌考验男方了:
生竹连枝,四条旗儿,
边条红绫压得我秦姓姑娘?
新郎船上的也是“久经沙场”的歌手,听到女方唱出的问题,一串洪亮的歌声随风而去:
生竹连枝,四条旗儿,
船尾两条压令上,
船头两条压得你秦姓姑娘!
几个回合下来,女方可算满意了,新郎家赶紧把礼船泊近,搭上连接两船的木板,边一一运送聘礼边唱道:
铰剪(剪刀)尺裁,红豆筛箕,铜镜通书,
我要吊起身(我要挂起来)。
秦姑落渡一片驱邪,
礼物装来任你领,领多领少自己装成。
待聘礼一一运到新娘船上后,新郎向女方家亲戚逐一敬茶。众人吃过女方家的喜宴后,开始准备回礼。新娘在踏上新郎的礼船之前,双方还有一番对歌。吉时到,以红巾掩脸的新娘在送嫁娘的搀扶下,伴着歌声,与娘家依依惜别,轻轻踏上木板,从娘家船跨上男家彩船。
有别于刚才的喜庆,此时的曲调却显伤感低沉,为出嫁时增添一些“惜女”的气氛,唱到情深处,各人眼角泛起泪光。而后,两家边对歌边送赠回礼,每一件回礼便是一轮对歌,由于新郎新娘同是二十出头的同龄人,于是新郎家准备了锅盖,而新娘家则准备了一口锅,此名为“同年镬”,寓意同锅吃饭,和和美美过好日子。
唱过《新娘船头解禁歌》后,新娘才得以露出真面目示人。过后,新娘搭乘礼船来到新郎船上,举行拜堂仪式后,宴请一众亲戚宾客,期间一路伴随水上民歌,歌声给婚礼带来了不一般的热闹与喜庆。
歌谣传承后继乏人
始于清朝末年的水上民歌,是藤县地区随元宵歌而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水乡民间歌谣。这种歌谣运用藤县的地方白话演唱,民间生活语言极为丰富,采用比拟、夸张、诙谐的方言,朗朗上口。
藤县水上民歌属于平腔民歌,它的旋律平稳,以同音重复1、2进行为主,偶有5、6度的跳跃,2、4拍子是常见节拍,吟唱性强是其演唱特点,速度多在中速之下,其中包括水路歌和水上船家嫁娶过程中所唱的歌,主要分布在太平、濛江、和平、天平、藤州、塘步等浔江、濛江沿岸船家聚居区。
藤县水上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得以流传至今。对浔江乃至西江流域水上居民的民间生活习俗和水乡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曾经吸引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前来采风。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航运事业日渐式微,不少水上人家上岸谋生,穿着和习俗慢慢向陆上人靠拢,水上民歌已淡出疍家人的生活。藤县水上民歌开始变得行单声薄。目前,藤县懂唱和了解水上民歌的渔民越来越少。平稳低沉的曲调,只剩下零星的老一辈水上人家口口相诵,知之者甚少。
周秦联婚的这一天,吸引了濛江镇河畔的众多乡邻,大家将两艘小船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群中,年过七旬的吴元英静静地蹲坐在一旁,仔仔细细地观看着这场水上婚礼:“水上民歌是个好东西,以前我们船家凡有婚嫁喜事,都要在婚礼上唱水上民歌,常是天光唱到天黑。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渐渐淡忘了,我们这里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唱,即便会唱一点的,都没有原来那味道了。”吴元英的语气里带着沮丧无奈。她说,这里已经有十多年没办过水上婚礼了,“真正的水上婚礼还有不少步骤,譬如陪嫁歌、祈望歌细舅歌、新娘过礼船歌、新娘船头解禁歌、迎亲礼船对唱盘歌、拜堂点烛歌、拜堂敬祖歌等,不过现在会唱这些歌的人越来越少,更别说年轻人了,水上婚礼的流程也就相对简化了。你看,本来应该由新娘唱的部分如今也只能让送嫁的人代唱。”
夕阳西下,江面上歌声飘飘,渔舟唱晚,疍家歌者们唱得投入纯粹,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逝去岁月的缅怀,寄托在了如江水般柔情的咏叹里……如今,这如诗如画的渔歌唱晚美景只定格在如吴元英这些长者的记忆里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梧州水上民歌的传唱受到局限,唱水上民歌的人越来越少,梧州水上民歌这块文化瑰宝正日渐衰落,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
有关部门与人员意识到这一危机。记者从藤县文化部门了解到,这几年藤县一直在做水上民歌抢救工作。为了让水上人家绵长悠远的歌谣得以传承和发扬,从2006年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对藤县水上民歌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包括成立民间音乐发掘收集整理小组,专门负责县内的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对濒危的民间音乐进行抢救,如进行录音、录像并制成文字记录或拍成光碟。2008年,藤县水上民歌被正式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在全国首届水上民歌(咸水歌)大赛中,藤县的《原生态疍家歌》与来自全国的17个节目同台竞艺,以优美的旋律和圆润的唱腔撼动全场,荣获金奖。紧接着,2013年,藤县水上民歌传承基地暨水上民歌队在藤县文化馆艺术创作中心挂牌成立,并计划定期组织水上民歌队进行交流和外出演出。藤县文化馆也在努力地完善水上民歌传承基地的各项设施和管理制度,对水上民歌进行收集和整理,让藤县水上民歌后继有人。
新闻推荐
单位:亿元 工业园区名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基础设施投资工业项目投资2015年完成完成率2015年完成完成率2015年完成完成率2015年完成完成率 合计 1910.0475100.53%555.1906100.94%50.4161100.8...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