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站在阳台上,看了一会儿月亮,忽然想动笔写点文字,而且还有点心潮起伏。这源于昨天下午的一个电话和今天的所见所闻。
老母亲健在,住在老家,中秋节快到了,我是照例要回去一趟的。拨通手机,问弟弟需要我给家捎点什么?弟说不需要,新路边就建有市场,想买啥有啥,而且很多东西还比城里便宜。他倒是提醒我:“回来时别走老路了,走新路,新路又近又宽又光。”我问新路叫什么名字,怎么走?他说“新路叫富鱼路。走三环或者二环,过了昆明路立交,继续向南约一公里见路右拐,那就是富鱼路。”还说富鱼路就在昆明池北岸,还可以顺路看看昆明池。我笑笑说:“我知道了。”
早上,本来是送孙子上幼儿园的,到了幼儿园门口,他却怎么说也不下车,一定要跟我回老家。如今哪个当爷的不由着孙子?干脆油门一踩,奔老家方向而去。
我行驶的路段是这样的:凤城七路——高架的朱宏路——北二环——西二环——大庆路——西三环——富鱼路。城区特别是二环上车多,有些拥堵,一上三环就快多了。车拐上富鱼路,我眼前突然一亮,心也随之一亮。我的老家在斗门,位于昆明池的西北方向,过去属长安区管,现在划归沣东新城。富鱼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路,主车道和慢车道都很宽,行道树和路两旁的绿化带尚不茂盛但排列整齐。道路笔直,车少人稀,看方向似直通我们村。这时清晨的阳光恰好从车后方直射过来,整个路面都被阳光覆盖,呈现一种奇异的光亮。孙子说:“这路像条河。”我说:“是的,像条河。”孙子说:“咱们是在河里走着。”我说:“是的,咱们是在河里走着。”孙子说:“那咱们的车会不会被淹了?”我说:“不会,咱们是在路上走着……”
本来可以开得很快,我却放慢车速,为的是好好看看这条路。可惜没走多久,车一过太平河桥,就到了我们村口。说实话,富鱼路比起高速路、环山路还有很多条我走过的路,算不上最好的路段,但因为直通我们村,路南边又是央视前不久拍摄“七夕”晚会的昆明池,我便对这条路产生了别样的情怀,回到家对弟直说这条路修得好。
听说我回来了,中午时分,同村和我一起当过兵的文子硬拽我到他家去坐。到了他家,未料想同村的、邻村的战友来了十多个。文子把饭定在离村十多里外的天台路上的一家餐馆,说那里有我爱吃的凉皮菜盒搅团等等。我说:“那太远咧。”他说:“那还远?开车去,一会儿就到。”吃饭间,除叙叙战友情拉拉家长里短,话题最多的还是扯上了通往村口的这条路。
我们村距城区约四十里,距钟楼约五十里。我二十岁入伍去了四川,从记事起到二十岁,因各种原因每年都要进城,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进城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的姑奶新中国成立前远嫁到现在是繁华城区过去是乡下的东郊沙坡村,每年过年,父亲或母亲都要带我去看望姑奶,并且在姑奶家住上几天。姑夫爷是位兽医,家里日子殷实一些,姑奶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我也就爱去。但小时候去姑奶家要坐火车。先走五六里路到斗门镇,从斗门火车站上车,坐每天只有两趟且没有座位的火车到西安火车站,然后倒公共汽车,下车后还要穿村过乡走好几里路,得大半天时间。
上小学时,家里有了一辆自行车,过年时,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去姑奶家。但那时村前只有通到三桥的一条沙石路,路上偶尔可见飞速行驶的大卡车和稀少的自行车。父亲骑车带着我,走三桥、绕土门、进西门、出东门,也需半天时间。父亲怕我屁股受不了,一会儿让我坐到自行车前梁上,一会儿又让我坐到后座上,还给前梁和后座上各垫了一条旧棉衣袖子,可我还是屁股疼。不过心里美滋滋的,一来是可以看到城里的繁华景象,二来是穿过西大街时,父亲要么买一碗红肉煮馍要么买一碗饸烙冒馍,让我吃个热乎吃个喷香。要知道,许多和我一个村的孩子还没进过城呢!我那时未曾想过父亲是否屁股疼,也不知道大冷天他为啥前胸后背都是汗。
上中学时有了红光路,而且还是柏油路,尽管距我们村有七八里远,但毕竟是通向家乡的第一条柏油路,一时间全村人欢呼雀跃,这下进城近了十多里!村里的骡子马似乎也都欢实起来,吃草料时交头接耳:“再拉车进城,不用再绕三桥了。”
战友们请我喝酒,我说开车不敢喝。文子说找个代驾,又说:“牙长一段路,不算个事,咱吃完饭先回我家喝喝茶,天黑了酒解了你再回城。”然后掰着手指头说:“你看现在从咱村到城里的路有多少条?三桥就不说了,阿房一路、红光路、昆明路、鱼斗路,哪条路不宽不光不展拓?还有新修的富鱼路。”说到这里他忽然站起来兴奋地说:“改革开放初你不是写过一篇小说叫《王老五卖稠酒》嘛?报纸登出来村里人传着看,富鱼路就是从五伯卖茶水卖稠酒的桥头路口穿过,不过路口的大柳树没有了桥也修宽了。”又说:“很多人叫惯了,把富鱼路也叫富裕路!”
哟!我怎么忘了呢?我想起来了:富鱼路的路基下原来有条路,不过是一条没有名字的仅能过一辆马车的田间土路,而且还是个半截子路,和城压根儿不搭边……
新闻推荐
2018“丝路长安”大学生艺术节启帷 6国留学生共同唱响《梦的起点》
本报讯(记者王燕)9月11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8“丝路长安”大学生艺术节开幕演出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