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19年西安小升初,今日起至5月31日进行网上登记报名,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民办和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日前,各个区县(开发区)的学区划分、民办学校的招生细则等均已公布。
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民办学校严格落实《西安市教育局关于严禁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的通知》(市教发〔2018〕175号),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核准的招生计划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不得跨市域招生,坚决防止对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
公办学校入学以“户籍登记”为主
针对今年公办学校新生入学,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要按照“户籍登记为主、住房登记为辅、就业经营补充”的原则,明确入学登记和新生录取程序,首先安排辖区内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辖区统筹安排其他情况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按各区县(开发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施方案规定登记入学。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应返回其户籍所在地登记入学。
本区县户籍初中新生登记流程是:持户口簿和《毕业生登记表》登记入学。未在户籍所在学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学区初中,持户口簿和《毕业生登记表》等,由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统一受理、审核,根据区域内初中学校容纳学生情况统筹安排就学。
今年,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使用“西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平台”登记,适龄儿童少年家长要按照户籍所在区县的招生入学工作细则要求,进行网上登记。其他区县(开发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按照本区县(开发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登记。
5月20日-5月31日,适龄儿童少年家长按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入学细则登记;6月10日前,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学校审核派位,填写《西安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6月30日前,初中完成发放《西安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7月2日前,适龄儿童少年家长持《西安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到为其提供义务教育学位的小学、初中办理认定学位登记手续。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上学需提供“四证”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西安市户籍并取得西安市居住证的务工人员,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户籍到城区合法稳定居住务工的人员。
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制度,由各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协调派位,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应入尽入。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沣东新城、国际港务区及高新区托管原雁塔区和原长安区户籍的交叉务工人员,其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按学区登记入学。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持“四证”(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明、流出证明)按各区县(开发区)要求登记,由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审核后统筹安排。
民办小升初继续通过
“摇号+面谈”的方式进行
2019年西安市民办学校初中招生依然通过“电脑随机派位+面谈”的招生方式,报名学生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学校,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相结合方式招生,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招生的比例为4:6。报名学生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直接全部录取报名学生。每名学生只能选报一所民办学校,实行网上统一报名。网上报名结束后不再接受报名登记。
按照相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均可报名:有选择民办学校就读意愿、愿意承担民办学校学费、具有西安市户籍〔2019年5月31日(含)前落户〕或西安市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外地户籍政策规定准入类学生。具有西安市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由就读小学登记、审查,并汇总合格学生名单报各区县教育局审核。具有西安市户籍、在外地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学生及其家长持户籍和学籍证明,到户籍所在区县教育局指定地点登记并接受审查。外地户籍政策规定准入类学生,持符合照顾条件的相关证明到意向报名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指定地点接受资格审查。
需要提醒的是,凡已报名参加民办学校初中招生未被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又愿意参加该校面谈的学生,应二次登录西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申请参加原报名学校面谈并打印面谈凭证。由学生本人持面谈凭证到该校参加面谈。
电脑随机派位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在辖区同一地点集中进行。电脑随机派位时间:6月3日10:00全市同时开始。民办学校初中招生未被录取的学生,于6月30日前,由各区县教育局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市教发〔2019〕50号)安排入学。已被民办学校初中录取的学生,如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放弃民办学校学位。
刘晓庆
新闻推荐
从亲戚口中听说自己母亲在四处借钱,家住西安市长安区的强先生一问,才得知老人通过电话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收藏品”,且几...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