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蓝田新闻 > 正文

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地质学家

来源:各界导报 2013-12-20 21:30   https://www.yybnet.net/

 首提渭北“黑腰带" 叫板陕北“无油论"

记者翟正荪

1993年8月因修西安二环路,一座位于西安东南郊王家村的墓地被掘开。接着,一个令人震惊的传闻不胫而走, 据说该墓主人的墓志铭为柳亚子撰文,于右任丹书, 仅此足见这位墓主人绝非等闲之辈。不久,国家地矿部主办的《中国地质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被遗忘的地质学家赵国宾。

20年过去了。 时值2013年深秋,记者在古城西安分别采访了赵国宾的两个女儿赵中宁和赵中健。 赵中宁系陕西省农科院研究员, 第七届省人大常委;赵中健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授。 两人均已退休。 说起先父赵国宾, 姐妹俩告诉记者, 父亲英年早逝, 当时姐姐中宁才两岁,妹妹中健仅有六个月,她们对于父亲的印象,多是从母亲、姑姑等长辈那里听说,以及后来能收集到的资料得来的。但说起父亲,两姐妹还是一往情深,几度热泪盈眶。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五四"时代的热血青年,一个才华横溢的北大学子,一个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为己任,不辞劳苦,默默奉献,为陕西地矿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地质界的拓荒者形象渐渐显现。

父亲是《共进》半月刊和共进社骨干, 和杨钟健叔叔在北大荣获“赵虎杨龙"雅号。

赵国宾是父亲的名,赵次庭是父亲的字。父亲是陕西蓝田县孟村乡北水磨村人,生于1899年。

听母亲、姑姑们说,父亲从小天资聪慧,聪明过人。1914年清华学校在陕招幼童生,父亲报名参考,十五个科目全部通过,以陕西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这年父亲只有十四岁。后来,父亲又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科攻读冶金采矿专业,他认为采矿冶金是国家的命脉。

当年的父亲,是一位富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热血青年。 当1919年5月1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大时,父亲毅然走出书斋,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集会和会后的示威游行。1920年,父亲与同在北大地质专业学习的陕西同乡杨钟健叔叔(世界知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组织成立了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接着,由旅京陕西青年创办的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于1921年诞生,1922年政治社团“共进社"成立。父亲作为《共进》杂志和共进社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与陕西籍学生李子洲、刘天章、杨晓初被称为共进社“四大金刚"。《共进》半月刊从1921年10月10日创刊,到1923年8月父亲从北大毕业,20个月共出版41期,其中19期刊载了父亲的文章。杨钟健叔叔也是撰稿最多者,二人在北大有“赵虎杨龙"的雅号。《共进》半月刊的宗旨是“提倡文化,改进社会,反帝反军阀"。父亲曾在《共进》杂志发表文章《匪,刘镇华,真的不能除吗》,以犀利的笔锋揭露反动军阀刘镇华的祸陕罪行,鼓励陕人驱除这个嵩山匪首。因而奉系军阀说:大共(共产党),小共(共进社),都是一共。

正如《陕西精神》一书所言,共进社的成立对以后的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挥了重要的启蒙和主导作用。

父亲在延长石油官厂任职两年又七个月, 从理论上推翻了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技师对陕北“不可能有大量石油"、“无大规模开采价值"的错误结论。

父亲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具有震撼性,大长了陕西和中国人的志气。

1923年8月父亲从北大毕业到陕西实业厅报到,9月就被陕西实业厅委任为陕西延长石油矿总理。延长石油矿在1907年就打出“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经化验油质“胜于东洋油,能敌美产"。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立马盯住了这块肥肉,1914年2月与北京政府签订了《美中合办石油契约》,这一契约名为合作,实由美孚完全控制,签约后,美孚石油公司即刻在延长设立矿业事务所,派勘察队带着机械在延长、肤施(今延安)、中部(今黄陵)凿井七口,除一口见油外,其余六口均为干井。美国人大失所望,并断言:陕北“不可能有大量石油"、“无开采价值",随即撤除机构,于1916年2月打点回国了。此后六七年,陕西省实业厅也给延长石油矿委任过几任总理,但均得不到发展,不死不活地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父亲是延长石油矿第五任总理,到任后全身心投入油矿建设,首先呈请上级批准将矿名改为直隶省实业厅的陕西延长石油官厂。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该厂第一个章程———《延长石油官厂简章》,明确规定了办厂的宗旨,生产品种,经营范围,机构组织等,使该厂逐步步入正轨。父亲认为陕北石油并不像美孚所说“无开采价值",但陕北的地质结构简单,倾角微小,石油不易富集,油井的寿命也不会很长,应对的策略只能是多凿井眼。父亲即刻亲自带人去天津购买机器,并从天津、太原聘请两名技师开始凿井。

父亲在延长石油官厂任职两年又七个月,虽因社会动荡不安,经费奇缺未能迅速大量提高原油产量,但由于父亲殚心经营,未费公家一文,却存油十余万斤,贮银数千元,凿井四口,并掌握了陕北的地质特点,摸清了陕北石油的分布,他在《延长石油官厂历史概况及将来规划》一书中说:“陕北油矿之储量证明有据,前途未始未有望焉",从理论上推翻了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技师对陕北“不可能有大量石油"、“无大规模开采价值"的错误结论。

“襟山带河束黑布盖以煤田横缠陕西腹地",这是父亲对渭北煤田的形象描述, 也是父亲对渭北“黑腰带"的最早文字记载。

1926年4月父亲被调回陕西省实业厅任荐任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总工程师)。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任命蔡元培为院长,并筹建地质研究所,李四光为首任所长。因父亲才华出众,识地超拔,受到于右任和翁文灏的器重,调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研究员。1931年民国政府成立实业部,翁文灏命父亲到实业部,被孔祥熙任命为技士,专搞矿业设计。多年来,父亲为勘察矿产资源,走遍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河北、陕西等七省大部分地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所至皆在穷山幽谷中,陟降非车马所能济。"“君每蹑草履,曳铁杖,风霜险滩所弗避,数失足坠崖,又遭寇盗,累受重伤, 君怡然弗自怯也"。这段话是柳亚子先生在父亲墓志铭中对父亲出外调查岩矿的写照。

父亲一生以事业为重,践行“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对于位于祖国大西北的家乡陕西尤为关注。1928年11月,1932年8月,1932年10月先后三次回陕,主持对陕西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1928年主持对渭北地质矿产的最早调查,这一次父亲由西而东对淳化、旬邑、耀县、同官(今铜川)、白水、澄县、蒲城、富平等县实地勘察,测有1:40万的地质图,写出了《陕西泾洛两河下游之地质》,刊登于1931年出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第二号上。1932年8月, 由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铁道部和陕西省政府联合组织的陕西实业考察团到陕西考察,父亲任考察团主任,考察项目包括矿产、农林、水利、特产。考察团入陕后分成南北两组,父亲和地质学家胡庶、 孙云铸等为南组,翻越秦岭赴汉中、安康等地考察。9月底考察任务结束,父亲又马不停蹄于当年10月去合阳、韩城等地对渭北地质矿产作第二次调查,测有1:50万地质图,写出了专著《陕西梁山尾闾地质矿产及启发龙门山煤矿与石灰之设计》,由陕西省实业厅于次年印行。父亲三次回陕调查,为陕西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地质资料,尤其是通过调查对陕西渭北的地层自下而上做出了科学的划分,对区域内的矿藏及成因作了科学论证,对于“东起龙门,西抵陇山,南起耀县,北至中宜"的渭北大煤田,父亲更给以特别关注,“襟山带河束黑布盖以煤田横缠陕西腹地"(引自《陕西省志·地质矿产志》),这是父亲对渭北煤田的形象描述,也是渭北“黑腰带"的最早文字记载。父亲将渭北煤田划分为旬淳耀宜、同官、白澄、韩城四个煤区,预测总藏量为25亿吨。当时陕西煤田所有矿井皆采用土法采煤,矿工生存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父亲极力主张用现代化技术开采韩城煤矿和石灰石。

其中1932年10月的地质调查是受铁道部长顾孟馀之托,父亲亲自测量,往返勘测,日夜筹划,不仅为陇海铁路进入陕西解决了燃料问题,也为陇海铁路进入陕西的线路进行了勘探设计。为此,陇海铁路管理局特意赠送父亲一面“业满西陲"的银盾以表彰其功绩。

父亲在中央研究院任职期间和母亲汪履震认识,1930年与母亲在上海完婚,主婚者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先生,证婚者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

父亲安祥地躺在棺木里,右手边放着平时爱拄的文明棍,左边放着一条白色印有红色“祝君早安" 的洗脸毛巾,还有牙刷牙膏,父亲的名片,再没有别的东西,一代名人就这样简朴地安葬了。

为了更好地为陕西建设献策出力,1934年初,父亲调回陕西建设厅任荐任技正。刚到任,即代表陕西建设厅和甘肃建设厅出席在山东济南召开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会议,会毕,又展转山西井迳矿务局和正丰煤矿公司调查采矿术和采矿机器。由于长期野外调查,父亲体力已大量透支,加之途中劳顿,不幸染病不起,于1934年5月25日病逝,此时父亲才35岁。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主持了由省政府举行的公祭大会,学界同仁和后辈对父亲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痛心。

父亲从北大毕业到因病逝世只度过了十年零八个月,在这短短的十多年里,他的主要精力是在车马不能到的穷山幽谷中调查地质、探寻宝藏,但他却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坚韧毅力和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底,为后人留下了41部专著(公开出版26部,未出版15部)和大量论文。 其成果之丰令人惊叹。记得1950年,在母亲的主张下,将家里父亲的书整整装了一车,由母亲和家人拉去捐给了西大图书馆。不知这些书现在是否完好?

父亲去世后安葬在西安东南郊王家村的墓地,文化大革命造反派说父亲是土匪,墓被平了,家被抄了。1993年8月因修西安二环路,父亲坟被挖掘。王家村立即通知我家,当家人赶到墓地时,看到父亲的墓志铭摆在棺木前,父亲的墓志铭是由柳亚子先生撰文,于右任先生书丹,杨仁天先生篆盖,邵力子先生封签。墓有三米多深,墓窑里放着一口黑色棺木,棺木上用白色写着“建设厅技正",墓窑里没有用砖,是土窑。父亲已去世59年,棺木就放在土窑中,为什么棺木还这么完好?真是奇迹!周围居民、工地工人、过路人在墓前围了一片,要看赵家坟的主人。为了防范万一,王家村用农用汽车彻夜开灯照明。八月的西安天气最热,棺木不能久放,是将棺木另寻墓地安葬,还是火化后迁葬?儿女们商量后决定火化后迁葬,因围观人群异口同声说这是名人坟,他们中有无盗墓贼,无人可知,这就有可能你前脚安葬,后脚盗墓贼就盗墓,与其这样不如火化后迁葬。

于是我们打开了父亲的棺木,父亲安祥地躺在棺木里,右手边放着父亲平时爱拄的文明棍, 左边放着一条白色印有红色“祝君早安"的洗脸毛巾, 还有牙刷牙膏,父亲的名片, 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一代名人就这样简朴地安葬了。父亲身体完好,皮肉还有弹性,殡仪馆工作人员把父亲抬到担架上,父亲的身高比担架还长。当我们第一眼看见父亲时, 我们的心震痛了, 我们大声哭喊爸爸。

在当时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的关照和过问下,父亲的迁坟进行得颇为顺利。仪式由当时的西安地质学院主持,延长油矿驻西安办事处也派人参加。父亲一生爱国忱民,以国事为重,只知耕耘,无私奉献,对三秦父老鞠躬尽瘁,这就是父亲短暂而充实的一生。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这位被遗忘了半个多世纪的地质学家立一座碑。 这也是陕西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

采访结束时,赵中宁、赵中健告诉记者,1993年原西安地质学院曾作过一个《关于在西安地质学院校园内为赵国宾先生树碑的倡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实现。她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座碑竖立在父亲曾经洒过汗水,辛苦勘测过的三秦大地上,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记者感言:赵国宾先生是陕西地质界的先驱人物,他对家乡陕西的热爱和贡献有山河为证,日月可鉴。尤其是他在延长油矿和渭北煤田的地质成果,为日后陕西经济的开发所发挥的作用为世人共睹。我们应该而且完全有理由为这位被遗忘了半个多世纪的地质学家立一座丰碑。毫无疑义,这也是陕西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

新闻推荐

扶风政协调研群众文化工作刘刚近日扶风县政协组

扶风政协调研群众文化工作本报讯(刘刚)近日,扶风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的情况,委员们提出,要继续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引导,通过开展一系列...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地质学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