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的榆林榆阳机场,2008年刚刚投入使用,而到2009年10月30日,它就迎来当年的第50万名旅客——
本报记者高鹏 吕晶
10月30日上午9时5分,随着东方航空公司从西安飞往榆林的MU2211航班飞机缓缓降落,榆林榆阳机场迎来了它今年的第50万名旅客。
从1959年榆林航空站正式投运,到今年榆林榆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时间正好过去了整整50年。
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38.8%,增幅在全国机场排名第一——
增长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预料
“榆林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是我们全体西部民航人都始料未及的。”榆林榆阳机场总经理谢寅勤讲道。
不仅仅民航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
2008年4月10日榆林新机场启用后,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2007年,榆林西沙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10.1万人次,2008年新机场启用后,当年就完成旅客吞吐量23.8万人次,今年到目前已经突破了50万人次。
据民航方面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榆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增幅在全国所有运营机场中排名第一。
52岁的曹志腾1986年参加工作,1996年成为榆林机场的安检人员,至今已有13年的安检工作经历。他说:“由于客源不断增加,我们安检人员也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42人。”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榆阳机场分别完成飞机起降4468架次、旅客吞吐量38.28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09.5吨,客座率为78.53%,同比分别增长52.8%、238.8%、21.5%和提升5.1个百分点。
谢寅勤分析道:“预计榆林机场今年的旅客吞吐量年底会达到60万人次,接近榆林机场前5年总吞吐量的总和。明年还会增加至80万人次。”
设计能力每年35万人次,市场需求远远超出了设计能力——
机场扩建迫在眉睫
榆林榆阳机场建设规模为4C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设计能力仅为每年35万人次。
虽然目前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幅在全国机场中排名第一,但由于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长幅度大,因此,无论是飞行保障能力、机场发展能力,还是生活保障方面,都早已超出设计容量,严重制约了航空市场的发展。该机场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这种制约感将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飞行保障能力方面。据机场负责人介绍,当前问题最突出的是机坪资源紧缺。目前,榆阳机场共有机坪廊桥3部,中型机停机位4个,高峰时段每小时3个航班使机场航班量已经饱和,机坪资源成为发展的一个“瓶颈”,难以满足人工增雨、飞播造林、地质勘测、天然气管道巡查、警用直升机和航校训练飞行保障的要求。同时,机场现在使用的航站楼设计是到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350人次,而现在分别为60万人次和460人次。此外,贵宾厅资源严重不足、跑道设施落后也影响机场正常运行。
而作为航班保障服务的重要设施,机场专用公路也急需拓宽,机场的旅客住宿、就餐设施还是零,万一遇到航班不正常时,很难为旅客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目前,榆阳机场还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办公生活区域的设置、入驻的航空公司基地、货运发展用地、口岸建设用地等,依托空港的产业园区,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定位等,都非常需要一个合理而又全面的规划。
谈到这些问题,10月30日,谢寅勤告诉记者:“榆林机场的扩建工作得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了。”
“天价机票”坚冰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把飞机作为出行的工具——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是旅客激增的根本原因
“一张机票最低才200多块钱,和坐火车差不了多少,我当然是选择坐飞机了”。10月30日,刚刚走下飞机等着拿行李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榆林民用航空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9年6月1日榆林航空站成立的那一天起。但在随后的30年时间里,航空出行对普通百姓来说只是一种奢华的梦想。
1988年,随着榆林城市规模的扩大,榆林南郊机场迁至西沙机场。这年12月4日,榆林——西安航线正式开通,标志着榆林市民航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998年,榆林被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此,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从1998年不足50亿元,到2008年突破1000亿元,增速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随着榆林与外界的往来日益频繁,人们对航空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0年至2006年,旅客吞吐量和飞行架次都以20%以上的速度激增。
但此时的西沙机场只是一个小型支线机场,机场保障条件有限,服务水平低,机型单一,票价昂贵,开放运行时间短,入驻航空公司少,旅客吞吐量徘徊在10万人次左右。从榆林到西安短短400多公里的航程,票价竟高达七八百元,全国罕见,旅客甚至因机票价格过高而一度将航空公司告上法庭,“天价机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榆林航空业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2008年4月10日,榆林机场正式转场到榆阳机场,揭开了榆林民用航空业的新篇章。
从1959年首航的“安二”飞机到现在的波音737和空客319、320等机型;从唯一的一条榆林——延安航线,到现在的飞往西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郑州等地的7条航线;从当初每年1056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到现在的每年6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从当初的一家航空公司垄断,到现在5家航空公司“百花齐放”,如今,一张空中交通网已经建成……
随着更多航空公司入驻榆林,票价“坚冰”被打破,机场客源数量迅速增加。2008年转场当年,榆阳机场就完成旅客吞吐量23.8万人次,同比增长135.2%。过去,“天价机票”再也看不见了,机票最低时榆林到西安只有200多元。低廉的票价,使得坐飞机出行不再是一种奢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把飞机作为出行的工具。
贾若是榆林榆阳机场要客室主任,她已在机场工作了十个年头。说起这些年来旅客的变化,她感慨万千:“过去平民百姓一般很少坐飞机,除非是家中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才会乘坐飞机,而且那时的机票也很难买,还需要航空公司批条。以前旅客人员结构很有限,只有地方官员、大型企业领导才乘坐飞机,时间长了很多人我们都认识了。”她说,现在乘客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乘客的面孔变得越来越陌生了,乘坐飞机成了榆林老百姓眼中较为普遍的出行工具。
未来3年内,榆阳机场旅客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增加——
榆林民用航空需要实现第三次飞跃
当前,榆林更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的步伐刚刚迈开。
榆阳机场方面目前正在做一个分析报告。报告预计,未来3年内,榆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12年,这个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20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达到1.44万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25吨,都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上。
就当前的榆阳机场的运营压力,目前各方正在努力,尽快争取将机场扩建写进榆林市“十二五”规划当中,立足于将榆林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将榆林机场建设成为区域中心机场,其机场建设、航线航班网络布局将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同时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园的规划和航空旅游产业规划形成。
市政府也表示,榆林机场的发展和建设是市政府的一项长期的和常抓不懈的工作。
目前,榆阳机场已经将需要扩建的部分和必要性向市政府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得到了初步认可。集团公司已正式将榆林机场的扩建工作纳入了工作内容,并致函市政府准备启动扩建工程。
谢寅勤认为,榆阳机场的扩建必须要有足够科学的数据支撑,并顺应榆林市整体发展的思路,做到满足需要,适度超前。
根据机场方面的构想,新扩建的机场规模年旅客吞吐量为350万人次,飞机起降4万架次。扩建项目包括:停机坪、航站楼、政务商务贵宾厅、停车场、通导设施、机场后勤保障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榆林榆阳机场副总经理马中华说,2009年至2011年期间,榆林航空运输将争取实现“2357”计划,即争取航空公司放置2架过夜飞机;将3个经停航线发展为直航航线,以上海、成都、广州为重点;加大5条以上航线航班密度,以西安、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为重点;新开7个通航点,以广州、成都、银川、兰州、太原、青岛、大连为重点。
未来的榆林机场的航线航班规划将形成三大航线网络:一是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小区域枢纽,主要由支线航空公司来飞行,连通的城市主要有呼和浩特、包头、太原、运城、银川、中卫、兰州、天水、庆阳、延安等;二是形成榆林——西安的空中快线,基本保持在每小时一班的频次,每天14至15班;三是通过直飞、经停或中转方式连接北京、天津、青岛、沈阳、大连、成都、重庆、昆明、郑州、乌鲁木齐、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城市。未来运营榆林的航空承运人预计还将增加国航、南航、幸福等航空公司。
从50年前榆林民用航空业起步算起,如果说1988年榆林西沙机场和2008年榆林榆阳机场的启用是榆林民用航空业的两次飞跃的话,那么现在榆林民用航空亟需实现它的第三次飞跃,这既是榆林民有航空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榆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
10月31日,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正从榆林榆阳机场起飞。 本报记者吕晶摄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苑坚侯大伟叶建平10年前,29岁的四川省金堂县农民雷芳背井离乡,远赴千里之外的广东打工。10年后,雷芳在家乡的一个制衣厂找到了收入不错的新工作。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国决定在6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5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