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习书法5个小时,每月用墨水5瓶。”这是书法家张玉玺给自己定的书法练习目标。5个小时、5瓶墨水,初听不免使人咂舌,试想,一个人真要将此长年累月付诸实践,得需要多大的毅力!而张玉玺却将此坚持了近10年时间。
1958年出生于陕西咸阳的张玉玺,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并擅长各种书体,但书法于他只是业余爱好,直到1999年一次偶然的天水之行,让他改变了想法,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时任陕西第二针织厂业务员的张玉玺,到天水甘谷出差时,碰到了一位正在街头卖字的书法家,只见他笔走龙蛇,一时间几个墨迹淋漓的大字跃然纸上,这场景引来观众无数,书法家一幅字售价不菲,上百甚至上千元,“生意”颇为红火。这一场景对张玉玺触动很大。当时,因单位经济效益不好,张玉玺的工资每月仅能领到200多元。字能卖钱,自己为啥不能写字卖?回到西安,甘谷街头的那一幕在张玉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反复思量后,他下定决心,踏踏实实练习书法,以改变自己困窘的人生现状。
自此,张玉玺一头扎进书法世界中,每日潜心临习碑帖,如痴如迷。张玉玺学习书法并不一味地照搬照抄碑帖,他在书法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又有幼时的帖学作为书法基础,从而其书作自然而然地走上碑帖结合的路子,做到了既尊碑又不薄帖,书法颇有魏晋书风的娴雅与洒脱气息,这充分说明了他在书法学习中的敏锐洞察力和不俗追求。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知识的沉淀和积累。
五年面壁之后,张玉玺走出书房,将书案摆在了大街上。他的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人们的品评中有激励、有鞭策,这些都使张玉玺受益匪浅,书艺日益精进。从2005年到2009年,几年时间里,张玉玺辗转陕西、甘肃各乡镇,将他的书法艺术送到城镇的各个角落。为了多走一些地方,张玉玺出资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将书案放在车上,每到一地,支起案子便写,他的字因大气、灵动,深受老百姓喜爱,他们亲切地称张玉玺为“平民书法家”。
书品即人品。张玉玺性情坦荡,为人豪爽,每到一地,他都会交到许多朋友。去年在甘谷县交流书艺时,他为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义卖,把义卖所得的6000多元悉数捐献给了汶川地震灾区。(C)③
新闻推荐
长期以来,西安等房地产二线城市一直给人以房价相对较低和上涨较慢的印象。随着国内楼市的持续火爆,二线城市的房价开始进入加速上升的轨道,而悄然出现的一些在当地属于“天价”的楼盘也引发了市民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