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朋友之邀同登石砭峪。
石砭峪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古时以谷口有巨石如鳖得名石鳖谷,后谐音今名。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康姓三兄弟,同住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年,河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石鳖,兴风作浪,危害当地百姓,三兄弟就发誓要铲除它,保一方平安。首先由康三前往,结果没有能压住石鳖,康二前来帮忙,也未能制服石鳖,最后康大出马,方压住了石鳖,但三人都无法放手,为了让石鳖永世不能动弹,三兄弟也就变成了石头,永世镇压着它。为纪念康姓三兄弟,本地地名由潏峪改成了石鳖峪,但这个名字不大好听,最后决定取“鳖”的近音字“砭”命名,因此这里就叫做了石砭峪。
古诗描述石砭峪:“石级皆险滑,颠跻莫牵攀。”可见谷中之路,其险无比。
到了石砭峪,放眼看去,满目青翠,满库碧水,山势险要。一进山口,犹如进入原始的深山老林。驻车后,背负行囊,手持拐棍,蜿蜒而上,过农家,穿林野,逆溪河,挺进神秘好奇的修行圣地——天池寺。
这一路鲜有农家,在半路上看见一座庵堂,门口竖立游人止步木牌,大概是不希望我们打扰她们清修吧,不过下山时看见了几个尼姑样的女子朝天池寺而上,寒暄后方知她们从东北专程来此云游。看到她们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让人感叹。人生各有所为,有所不为,随性随意随缘而已,走自己的路,何必在乎别人的好奇?
一个多小时,行走不足3公里,我早已气喘吁吁,挥汗如雨。遮阳布帽全部湿透,速干衣像雨淋一般,干毛巾都能拧出水,整个人已经是一个落汤鸡。天哪,一生还没有流过这么多的汗水!
平生第一次登山,不是游山,我赶不上身经百战的老驴友了。为了照顾我,大家在庙堂对面的农家院里稍事休息。喝水、抽烟、饮酒、品茶、吃乳瓜、尝日本三明治,恢复体力。汗慢慢干了,速干衣经风微吹也不湿了。身体放松了下来,浑身上下冰凉冰凉,人回归了自然,感觉好像把一生的负担都减完了。
听一位老农讲,翻过眼前的一座山,才能到天池寺,大概还需2个多小时。夏日炎炎,时值中午,老农诧异,这么热的天,谁还上山?神秘的天池寺,10亩摇曳多姿的芦苇荡,超尘脱凡的老和尚,自在安然的女尼姑,“修好了天池寺,吃倒了翠华山”的传说,激起了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激情。山再高,没有我们翻越的热情高;路在远,难不倒我们永不停歇的脚步。
天池寺海拔1400米,登山像登梯一样,在密不透风的树林里跋高,不一会儿工夫,又大汗淋漓了。走走歇歇,喘喘气,擦擦汗,继续上“青天”。汗!汗!汗!人到底有多少汗,怎么老是流不完。汗水模糊了双眼,胸闷、气喘、两腿发软,爬到半山腰,我实在精疲力尽了。大部队继续前行,我只得带着遗憾下山。我想,虽然没有达到目的,虽然没有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但我尽力了。(C)③
新闻推荐
700多盆景着急找“婆家”家里突遭变故,福建小伙希望亏本贱卖,好让他早点回家
陈朝强和哥哥精心照看盆景。本报讯(记者毋佳欣实习生王昊)大学毕业后,本想好好创业,把家乡的“盆景”推向全国市场,岂料带了4万多元的货刚到咸阳市,家里却突遭重大变故,要他急速返家。看着700多盆盆景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