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的事,就豁出去干……”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党支部书记孟增利对到村参观的人经常这样说。近年来,孟増利带领群众合理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红枣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路子。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余元。
实行土地合理流转
1999年秋,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孟増利积极动员村民退耕还林,规模化发展林果业。由于农户承包地零散,集中规划难,不少农户只想套取国家钱粮,不愿栽树,他决定开发全村山地,集中连片栽植鲜食型红枣。2003年秋冬,村上推行“个户退耕、大户承包”的办法,即:小户退耕,大户转包,时限20年,退耕补助期内,大户投入,小户享受国补;补助期过后,大户给小户每年每亩25元转包费,村集体每株收0.5元管理服务费每亩50元,使全村2142亩山地顺利整合流转到8户村民手中。
推广新技术促增产
土地整合流转难题解决后,如何保证农民增收呢?孟增利积极推广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给枣树切头、抹芽,控制了枣树高度,方便了管理采摘;推广红枣嫁接换头技术,将挂果量低的俊枣更换为梨枣,不仅当年产量不减,而且第二年挂果量是第一年的5倍以上;推广山地红枣滴灌节水技术,既增加了红枣产量,又提高了红枣品质,更节省了劳力,还降低了成本投入,使每亩红枣产量达2500公斤。
红枣保鲜 农民增收
为了延长鲜枣上市时间,孟增利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20多万元新建了9个高标准红枣保鲜库,并聘请专家技术攻关,保鲜时间达到3个月,使红枣收入成倍增长。2009年枣库贮存量达到27万公斤,光储存保鲜一项,就增加收入36万元。同时,在村上成立了红枣专业合作社,统一产品包装,不断拓展市场,使红枣产品远销西安、银川、大连、广州等地。
建枣醋厂 变废为宝
2008年秋,连阴雨下了半个月,红枣烂了一大半,孟岔村红枣产业经济损失100多万元。面对这样的惨状,孟增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如何利用残次枣,变废为宝,减少枣农损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通过多方考察调研,他认为只有搞深加工,才能让红枣大幅增值。于是,投资350万元建成了枣醋加工厂。2009年,该厂收购残次枣30万公斤,创利润18万元。目前,孟增利又筹划新上枣饮加工项目,这一项目建成后,全村每年红枣产值可达3000万元。
抓基础设施建设
有许多人问他,你热心红枣产业,为什么不参与承包?孟增利回答:身处局外可以避闲言,自己不参与,方便为大家搞协调、服务。几年来,他多方奔走,为村上争取资金20多万元,新修环山公路24公里,使得大型机械上了山;投资35万元,建设了9座抽水站,建设了11口蓄水池,山上也可为枣树滴灌;投资50多万元,给枣醋加工厂硬化了场地,绿化了厂区;投资35万元,硬化了3.5公里生产道路。
本报记者白永林
新闻推荐
在申报了半年时间后,中国剪纸日前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10月,中国剪纸项目由山西剪纸牵头,14个省区市剪纸联合...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