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金秋时节问菜价 是涨是跌都有话

来源:咸阳日报 2010-09-22 00:29   https://www.yybnet.net/

菜农在新阳光农产品市场批发蔬菜

本报记者 王军政 实习生 刘坤

今年以来,菜价上涨在市区各大菜市场反映明显,特别是进入9月份,随着阴雨增多,蔬菜价格又出现了新的波动。9月7-12日,记者先后深入市区部分农贸市场和新阳光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求探寻菜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成本增高”是菜价依赖性上涨的重要一环

新阳光农产品市场是西北最大的批发市场,许多菜农都将蔬菜拉到这里来交易。这里的蔬菜主要销往西安、咸阳、铜川、榆林、宁夏、甘肃等地。同时,外地的菜贩也在此进行蔬菜批发。那么这里的蔬菜价钱究竟怎样呢?

市场的信息员李博向记者介绍了各类蔬菜8月份具体的浮动情况。其中生姜7月份到8月份,从每公斤10元上升到11.5元,涨幅为13%。大葱7月份到8月份,从每公斤0.9元上升到1.9元,涨幅为52.63%。蒜的价格持平,7、8月都保持在每公斤11.5元。黄瓜7月到8月,从每公斤1.8元上升到2.2元,涨幅为18.19%。西红柿7月到8月,从每公斤1.5元上升为1.7元,涨幅为11.76%。土豆、洋葱等蔬菜基本持平。而此时正值红薯大量上市,7月到8月,红薯的价钱从每公斤4元下降到每公斤1.8元,降幅为55.6%。

为了一探菜价“涨”声一片的缘由,记者走进了新阳光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勤祥的办公室。

李勤祥说,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本地菜种植理念落后,主要种些青菜、茼蒿这些叶子菜,种植面积小,品种单一,在市场上形不成规模,也没有竞争力,大量的上市蔬菜需要外调。二是外地的菜运到本地,运输费用大大增加,尤其是油费的上涨导致了运输成本增加,菜价自然就上去了。

他说,市场中大约有80多种蔬菜,其中40多种来源于海南、甘肃、湖北等地,为了保证咸阳市场供应,公司专门从外地调运的蔬菜多达7000万吨。据他估算,就此,菜价涨幅在30%。

当本地蔬菜种植品种和产量已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群众餐桌上的需求时,蔬菜走上餐桌的成本增高便成为不争的事实。

“流通暴利”是产业链上随涨的一大推手

在泉北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这个小商贸市场中的菜贩。

46岁的李红祥是从事多年蔬菜贩运的老菜贩。用他的话说:“杀价杀到家,挣钱没麻达。砍价砍一半,再说手底价。”

他总结的经验是,进菜价格在市价的一半以下才有赚头。他说,菜农一般天不亮就来到批发市场里,清晨五六点的菜批发比较贵,就拿青菜来说,这时候的小菜卖到每斤1.5元,到了八九点的时候,价格又落了下来,下降到每斤0.8元。由于五六点的时候采购的人比较多,价钱要高一些,老李一般提前把摊位安排好,8点多的时候出手杀价,这时,市场里很多菜农为了将手中的蔬菜尽快售出不得不降价。

“你不怕菜农上市场卖菜?”面对记者的疑问,老李胸有成竹,他说,真不怕!现在城市创建菜市场摊位都规范咧,菜农进了城没有摊位真还没法卖!

说话间,一位前来买大蒜、生姜的顾客不住唠叨:“现在蒜价涨得厉害,我这些卖蘸水面的用蒜量大,零售价格太高了,能给个批发价就合算些。”

老李说,一斤生姜批发价在每斤6元到6.5元,零售的价格在每斤7-8元,蒜价姜价上涨不算啥,销量小,就薄利多销。主要在市民生活大量消耗的蔬菜,比如叶子菜。

谈及本地产的叶子菜,他说,叶子菜种植时间短,见效快,一年四季都有收获,菜农爱种,市民爱吃,菜贩爱卖,这也是他每天必进的蔬菜品种,利润也在对半以上,比卖一斤高价姜赚多了。

咸阳市的大部分蔬菜都要经过一级乃至二级批发市场才能通过农贸市场进入市民的餐桌,在流通的过程,随着菜价的上涨菜农分享的利润并不明显,而流通环节的价格差异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被动服从”是菜农群体性弱势的一大怪圈

段超海是陈阳街道办段家堡村的一位菜农,家中有2亩4分土地,主要种植油麦菜、豇豆、生菜等蔬菜,每天凌晨三点他就赶到新阳光农产品市场里批发自种的蔬菜。

他说,村上的菜地都盖了房,地一年比一年少,出去打工的撂了荒,种地人想种却找不到土地。记者总结他的话是“有限的土地发挥不了最大的效益。”

对于菜价上涨,菜农收入不稳,他有自己的看法,批发市场被商贩“剥皮”先不说,光种菜的成本就涨个不停。

段超海扳指算了一下:今年以来,油麦菜种子上涨了2-3倍,小青菜的种子上涨了6-7倍。还有普通农药一桶就是20-30元。为了保证蔬菜质量,每到冬天还要做蔬菜的保暖措施,要加盖草帘,有的蔬菜还要加2-3层塑料纸。

“表面上看着蔬菜涨价了,其实种植的成本也在上涨。”每年的利润,用段超海的话说,就是“基本可以维持生产、解决温饱。”

他说,菜农想种啥,都是东家看西家,你家看我家,没成算。零售市场没有摊位,只能放在批发市场上卖,一旦行情不好,只能赔钱往外卖。菜价大起大落,菜农并没有从中赚取多少利润。

用他的话说“只能被动地服从,能挣到手的是辛苦钱。”

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议价能力弱,菜农在生产链上弱势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面对强势的市场,只有生产规模化,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菜农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掌握市场主动权,走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B)④

新闻推荐

“金丝猴”为马泉办民营企业“创卫”趟路子

本报讯(记者殷常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国家卫生城市申报条件之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咸阳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以完善的制度开展“双创”工作,成为城乡接合部创卫标杆,在马泉街道办历次“双创”检查验收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破茧成蝶展翅飞2010-09-29 13:54
评论:(金秋时节问菜价 是涨是跌都有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