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涛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陕西武功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历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秘书、宣传处副处长、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兼《陕西宣传向导》主编,西安电影制片厂常务副厂长等职。
出版文学作品有《走近阿尔卑斯山》《走向王国》《走出西影的女人们》《文心鳞爪》等。
■学界声音
西安的书法一般讲究拙朴,书家在这方面很刻意,大概这跟秦文化的内质有关。雷涛的字有灵气,好像不是西安的线条,而是捕捉到了一种灵异,完全改变了西安的书风传统,尤其是自去年秋天至今,突飞猛进。西安人写字狼毫为主,喜用侧锋。雷涛基本用中锋,中锋兼侧锋运笔,在书法上是两个不同的级别,重量级和轻量级。打个比方就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关系,中锋需要正、大、厚、稳,运出一股灵气需要大功力和一种超越书法的综合能力。我感到雷涛的书法更贴近一种古代文人“灿烂其表、锦绣其心”的风范。看了雷涛这两年的书法创作,我“武功”全无只有“扶风”。
—— 熊召政
雷涛的书法有功力,字很洒脱,章法也好。对书法而言,讲究个性。雷涛的字就有个性。我看过他最初写的“松涛”二字,“松”字的飞白,“涛”字的结构(间架)都很好。后来,多看他的创作,觉得字越来越潇洒、飘逸,个性显明,说明他悟性很高。这不是谁都能很快拿起笔来弄的。写书法不单纯是写字,从字里能看出很多东西,雷涛的字中表现出一种很高的悟性与学养。
—— 贾平凹
雷涛结缘书法十多年,长?不长。但他认真临碑、临帖,读碑、读帖,悟碑、悟帖却下足了功夫。他甚至把用心悟碑,提升到了自己书法实践的一个高度。雷涛的启示,一个人不以功利为目标而寻求自我心性的传达的时候,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收获。雷涛是站在当代社会生活前沿的思考者,也是一个阅历丰富、学修深厚、兴趣广泛的文化人。雷涛有多种笔墨,但始终以丰润、拙厚、刚劲、奔放为基调,雷涛的书法得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也是自身人格境界的外化。
—— 李国平
雷涛的书法是最典型的当代法书,是区别于当今文人乃至学者们“毛笔钢笔字”的真正书法。洒脱、飘逸、厚重、深邃的“原生态”书写,犹如文学创作的心灵宣泄,这始终是贯穿雷涛书法思想乃至书写表达的独特个性,这恰恰是中国书法乃至古今书道自始至终都追求的书法真谛,当然这其中不乏囊括了作为一个作家雷涛的学养与艺术审美,一个文化官员雷涛的视野与社会文化历练的修养。
—— 任锐·进丰
文人弄墨的风尚自古即兴。
但当代,大多数作家、学者已不具备毛笔的书写能力,在以键盘代笔的时代,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作家群体,大多善书,他们并没有割断与书法的血脉关联,文学与书法交互作用、佳作纷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雷涛书法,表面上看,拙生并行,不甚夺目,但内行之人,却能从中感受气息。针对当代文人书法在技术层面的相对缺失,雷涛力倡书法的“童子功”。他认为,任何书写,都不能违背书法规律,天赋和悟性要落实到扎实的技术之上。多年来,雷涛研读诸体诸家,尤喜草书,他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张旭、黄庭坚、米芾、王铎和近代的于右任、郭沫若身上,并从中师化。他利用外出时间,对各地大山名川、文物古迹、旅游胜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墨迹、楹联、石刻,用心揣摩。
现在许多职业的“写字家”,就字论字,如做“广播体操”,将“规定的动作”完成得规范、漂亮,这对中国书法这一高端文化形式的传承是极其不利的。在雷涛看来,书法,不是单纯的文字美化,也不是象形符号,书法是一种精神,一种特殊的身心运动,像自由境界的太极拳,以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支点。对于书法,雷涛有着更高层次的思考。
从古到今,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书法,只是文人骚客或官宦达人对其文字表现特长的最终体现。雷涛深感于此,作为文化官员,他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且长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哲学等等,从中充分体会汉文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魅力。有文化的根基,他的挥洒就浸透着丰厚的内涵,可谓学问深时,气质变化,一种书体,自家面目。
本报记者马建绪 E①
文艺部: 3250301
新闻推荐
9月28日下午,西安地铁一号线长乐坡站顺利封顶,这也标志着西安地铁一号线全线共计9座(汉城路、开远门、劳动路、玉祥门、洒金桥、北大街、浐河、长乐坡、纺织城)车站完成封顶。据地铁办工程二处副处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