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蕊 实习生王亚妮
当很多学子因为落榜而苦恼的时候,21岁的晓娟却考虑要不要念大学。2009年,晓娟就被西安的一所院校录取,因为凑不够学费,她瞒着家人将大学录取通知书藏起来,扛着行李找了一所不用交学费的中学进行复读,一方面希望能考个更好的大学,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里的经济状况能暂时得到缓解。今年,再次参加高考的她以639分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然而学费又一次成了她求学路上的障碍。
“学校已经开课了,但是我的学费、生活费都还没交,身上只带着暑假打工挣的1000多块钱。”当身边的同学带着喜悦迎接大学生活时,坐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室里的晓娟心里想的都是怎么筹学费的事情。
毕业于横山清远中学的晓娟,与母亲和哥哥相依为命。命运对这个勤奋好学、聪明乖巧的女孩似乎有些不公,带给她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
晓娟6岁时,爷爷患病住院治疗3个月后离开人世,花去医药费近两万元;7岁时,父亲又突然倒地变痴呆,在乡镇医院治疗一年多不见起效,从此家里债台高筑;8岁时,母亲因为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两次欲吞农药自尽,因发现及时被抢救过来,在晓娟和哥哥的苦苦哀求下,母亲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12岁时,变痴呆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一连串的家庭变故,让晓娟和家人措手不及。晓娟10岁那年,家里收成不好,催债的天天来,全家人顿顿粗粮,母亲都是等她和哥哥吃饱后才吃饭。那年的年三十,为了还债,母亲卖光了家里所有的肉,把晓娟和哥哥哄进被窝后,一个人偷偷躲在炕头哭。而多年的辛苦生活,也让母亲落下了一身的病,大事小事一个人扛,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去年假期,晓娟从邻里口中知道,母亲已经有好几次晕倒在田头。她和哥哥执意要带母亲看病,可为了省钱,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晓娟和哥哥从小就懂事,放学一回家就上山砍柴、锄地,也从不问母亲要一分零花钱,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晓娟的哥哥去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学习一直勤奋刻苦的他,从小营养跟不上,身体素质很差,总是小病不断。严峻的就业情况和有些孱弱的身体,使得哥哥被很多单位拒绝,仅靠在小单位打零工,每个月的工资只能维持生计。
讲起这些,晓娟有些哽咽,但她很坚强:“给父亲和爷爷治病欠下的债还没还清,为了供哥哥读书又借了不少钱。但今年我考上了交大,实在不想错过这个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机会了。”高考一结束,晓娟就走街串巷联系家教工作,一个暑假挣了1000多块钱。来学校报到时,她只带了这些打工的钱,暂时维持生活。报名费、住宿费和其他杂费近7000元的费用,晓娟现在还没有着落,但她对未来有很多期待:“我知道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经济问题,但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定可以完成学业,可以找到好工作,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感悟边塞文化 体验大漠风情——走进“2010中国·榆林大漠风情旅游月”活动
副省长景俊海宣布“2010中国·榆林大漠风情旅游月”活动启动本报通讯员李永利摄文/本报记者高鹏市委书记李金柱为“穿越大漠,激情自驾”首发团授旗本报通讯员李永利摄9月11日,“2010中国·榆林大漠...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