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榆林全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9-19 13:06   https://www.yybnet.net/

十一五”期间,榆林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以转型跨越为主题,把资源深度转化和壮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重点打造能源化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使榆林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文/本报记者王婷 张富强 张琛 马龙 葛蕃

图/本报记者解永刚等

编者按

十余年孜孜以求

能化产业入佳境

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04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增加值695.97亿元,同比增长23%。原煤产量达1.6亿吨,原油产量634万吨,原盐产量26.18万吨,精甲醇产量88万吨,烧碱12.39万吨,铁合金11.7万吨,兰炭785万吨,金属镁12.94万吨,发电量232亿度,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榆林市还加快延长西湾煤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进度,组建了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单套最大规模煤焦油轻质化装置年产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   

如此耀眼的数字让人有些惊诧,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榆林能源化工产业飞速发展的肯定。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始于1998年,以榆林经济开发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坚持“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总体思路,引进和建成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项目。

目前,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人字形”千里工业走廊,基本成为国家“西煤东送”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2009年,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6%、4.05%和12.13%,油气当量占全国的6.47%以上,榆林已成为全国第一产能大市。

2009年,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和榆神煤化工、榆横煤化工、府谷煤电化载能、绥米佳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吴堡煤焦化等园区实现产值610.27亿元,依托“两区六园”规划建设的50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其中神木锦界、榆阳麻黄梁、府谷清水川等10个工业集中区已建成。到2015年,工业园区产值力争达到2700亿元,形成榆神1个产值1000亿元,府谷、靖边2个产值500亿元,榆横1个产值400亿元,吴堡、麻黄梁2个产值百亿元的产业园区集群。

自2003年实施“三个转化”以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60亿元,建成各类重点项目70个,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在建、前期大型产业项目有12个。目前,全市产值超200亿元企业有长庆油田公司、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分公司2户,超50亿元企业有延长榆林炼油厂、延长油田2户,超20亿元企业有国华锦界能源公司、榆林供电局、德源府谷能源公司3户,超过10亿元企业有靖边万隆能源开发公司、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等5户,超5亿元企业18户。初步形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焦化)、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

发展大幕已拉开

好戏将纷至沓来

“十二五”已经吹响集结号。榆林市如何围绕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使一大批密切相关的产业共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促进榆林市经济全面跨越发展的必考科目。为此,榆林市直面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战略机遇、国内供应需求紧张带来的市场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中省高度关注支持带来的政策机遇,榆林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渐次展开:

到2015年,传统能源产业形成4.5亿吨原煤、1200万吨原油、300万吨原油加工、200亿方天然气、1210亿度电生产规模,实现产值达到2612亿元,实现增加值1720亿元;煤化工产业形成1800万吨甲醇、100万吨煤制油、500万吨煤焦油加氢、477万吨煤制烯烃、186万吨尿素、60万吨醋酸、120万吨二甲醚、5000万吨兰炭、50万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实现产值1686亿元,增加值555亿元;盐及盐化工产业形成400万吨原盐、300万吨聚氯乙烯、232万吨烧碱、292万吨纯碱生产规模,实现产值345亿元,增加值140亿元。共实现增加值2415亿元。

这一系列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榆林市抓住重化工产业尚有十年左右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性机遇,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塑造好区域整体品牌、主导产业品牌、优势企业和产品品牌等,通过品牌建设来形成国家竞争力,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区。

1

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榆林炼油厂

定边县政府办公楼100KWP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近年来,榆林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构建了特色林果区、旱作农业区、特色种植业区、特色草畜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带五大产业区域,发展羊、枣、薯、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陕北羊子、榆林红枣、大明绿豆、三边荞麦等九大特色产品,形成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水利、绿色食品工程、绿色人居环境五大体系的“5695”现代特色农业框架。

示范园区生机勃勃

产业向区域化发展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榆阳区境内的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在这片刚刚启动1年、总规模达13.8平方公里的示范区里,连片的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旧时的黄沙滩。

“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是现代农业园区最大的特点。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科技示范园除各类蔬菜外,各类水果应有尽有,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季果园”。据了解,农科示范区以周边村和附近乡镇为主的第一、第二辐射带动区的农业和农村年产出效益将达1亿元以上,第三、第四辐射带动区的农业和农村年产出效益估计将达5亿元以上,从而使5至10年后,榆阳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万元以上。

目前,榆林市全面启动12个县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各园区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各种新技术、新理念随着园区的建设,逐步向全市12个县区辐射。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集群规模初具

靖边县黄蒿界乡是闻名西北的养羊乡,羊子饲养量逾11万只,户均养羊57只,养羊户占农户总数的98%以上。养殖换代后的新品白绒山羊,不仅产绒量大、肉质鲜美,而且种羊销售已成为养殖户的又一增收链条。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其中70%来自羊产业。横山县根据自然环境差异,因地制宜,在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布局羊产业、在中部川水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在南部山岭沟壑区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精细科学的规划布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如今,榆林市已形成775万只羊、155万亩红枣、240万亩优质马铃薯、300万亩小杂粮和170万亩玉米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其中18项特色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6类小杂粮作物示范田,共创12项全国高产纪录;红枣系列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羊绒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0%;大明绿豆占到日本绿豆市场的27%;榆林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产业化项目落户榆林

集群优势带动区域发展

12县区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辐射面积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畜牧业的优良品种培育,四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项目,也积极吸收能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一些项目落户。其中,榆阳雨润食品有限公司150万头大型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集团投资兴办。该项目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总投资3.2亿元,项目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25.15亿元,年利税1.5亿余元,年均利润6000多万元。

榆林12县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批准入驻榆林的项目还有:

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102万元,建设年屠宰加工150万头生猪、肉食品加工项目;榆林市榆阳区正大磨香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217.9万元,建设年产5000吨各类豆制品系列产品项目;

……

榆林立足于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围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羊、枣、薯、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主要经济作物合理的区域布局,吸引了大量生产加工企业,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式管理手段,按照“政府扶企业、企业建园区、园区带农户、农户连市场”的运作模式,不仅解决了“种植决策难、种植技术难、组织资金难、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榆林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正在形成和健全。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3

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先后通过“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大纲”,制定出台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发展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

痛下决心

关停“三高一低”企业

与循环、低碳企业对立的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为典型的“三高一低”企业。榆林市发展初期新兴企业多是简单的资源开采,高耗能、高污染是企业的共同特征,“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油污遍地、污水横流”是当时神府一带的真实写照。

在治污、关停“三高一低”小企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府谷县可谓典型。这个过去全国有名的高污染地区曾被称为“黑三角”,又因为乌金富集被称为“金三角”。为彻底根治污染问题,近几年,该县采取强制措施,对一些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全面淘汰和关闭电石、铁合金、兰炭、水泥等行业污染严重的552户企业,累计投入9.1亿元,用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推进“三个转化”,引进先进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涌现出京府煤化、恒源等一批示范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通过几年的努力,府谷的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环保工作得到中、省、市各级的充分肯定,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2010年6月,府谷县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抓早动快

抢占循环经济新高地

在“人”字形千里工业走廊上,布满能源化工企业: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榆林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与此对应的是,2009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以上天数达336天,实现省级卫生城市创建达标,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排名由2006年的全省第七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三位。

如此骄人的成绩如何实现的?翻开榆林市的能源开发史,你会发现,其实早在开发前期,我们就开始注意资源循环利用,提倡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

2004年,以“十一五”规划为前提,榆林在一些工业园区试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

2005年,榆林市委、市政府通过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大纲;

2006年,榆林成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

2007年,榆林计划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对节能降耗优秀企业进行奖励;

2007年,榆林制定《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2008年,榆林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战略优化经济增长是榆林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布局在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榆神、榆横、府谷、靖边、吴堡等20多个生态型循环经济园区内,有煤矸石、粉煤灰、低温余热、有机废弃物及轮胎综合利用等80多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

随着循环经济综合效益的日益显现,榆林市能源化工企业纷纷主动加大投入,积极开展集成创新,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榆林炼油厂、北元化工、神东电力等6家企业成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榆林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2%和4.2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058吨标煤。与此同时,全市循环经济项目投资规模和项目数增幅均突破30%。

深度开发

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

榆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构建多元化循环型工业经济体系,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支撑,围绕煤炭、油气和岩盐等核心资源,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循环发展、科学开发,构建煤电、煤化工、煤制油、煤油气盐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榆林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方兴未艾,如今已初具规模,实现3个标志性项目:榆林恒源利尔新型建材100万吨废渣利用水泥项目无粉尘、无污染、低噪音,一年可以“吃掉”30万吨工业废渣、废料;年产5万吨合成氨、20万吨碳铵的循环利用兰炭尾气项目,年可节约标煤9.7万吨,减少焦炭厂H2S、NH3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94.7%以上,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14.03万吨;全省首个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精细化工项目——榆林云化绿能有限公司碳酸二甲酯生产项目,一期设计能力为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直接消化掉14万吨二氧化碳,可节约89250吨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9万吨,减少废水排放39.2万吨。

在“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举措的带动下,榆林市坚持走深度转化之路,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设计,大力发展煤、油、气、盐、电、化、材七大产业,打造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倾斜扶持深度转化项目,做深、做精、做细、做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提高煤、油、气等石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4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府谷恒源电厂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日前,经省发改委核准,由华能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的一期装机容量49.5兆瓦的风电项目落户靖边县,这已是该县继山东鲁能48兆瓦风电项目之后吸引来的第二个风力发电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榆林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迫切需要以核心技术为依托,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榆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目光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榆林市风能资源开发风生水起,已有山东鲁能、中国国电、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六大电力公司与榆林市达成投资建设风力发电项目的协议,签约资金达30亿元。2009年4月至今,榆林市先后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光伏产业有限公司签订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合同书和意向书,签约资金达49.6亿元。

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榆林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启动了榆林、靖边两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建成了西京——榆林阳光1500吨单晶硅项目,即将建成陕西省首个风力发电项目——山东鲁能靖边风力发电项目。大唐定边张家山风力发电、国电定边繁食沟风力发电和靖边九里滩太阳能示范电站3个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3.43亿元,启动了百万亩长柄扁桃种植和食用油试生产项目。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风电装机1000兆瓦,太阳能装机470兆瓦,实现产值52亿元,增加值29亿元;生物技术产业建成武汉凯迪控股生物质能源综合项目、陕西羲林天然植物提取等项目实现产值100亿元,增加值50亿元;新材料产业形成30万吨铝镁合金、多晶硅1万吨、3000吨单晶硅、25万吨金属镁、10万吨三氯氰硅生产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增加值80亿元。共实现增加值159亿元。

榆阳区获“中国金融生态区”殊荣、启动了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绥德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编办批准设立“榆林海关”……榆林市正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实现榆林经济社会新的跨越。

继今年年初国家商务部评定榆林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后,日前出台的《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陕北要围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延安的陕北物流区域。今年4月22日,绥德物流园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园区一期总占地3050亩,总投资24.5亿元,规划建设周期为6年。规划生产加工、货运集散、仓储配送、商贸物流、管理服务、生活配套六大功能,重点发展农牧、盐化、建材、工程机械、农机产品、机电设备、煤炭配送及日用消费品等十一大产业。建成后,园区年货物吞吐量达1700万吨,预计每年可实现GDP超过50亿元,每年增加地方财政税收超过3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

今天的榆林,正在成为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开放的前沿阵地。近5年,榆林市累计进出口商品55.5亿美元,成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榆林海关”的批准设立、航空口岸工作的有序推进、陆路货运口岸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的启动等,将进一步拓宽榆林市对外的窗口,为开放的新榆林注入无限活力。

榆林已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3条外运线,外运能力达1.5亿吨;横跨南部6县的太中银双向电气化铁路和包西铁路复线即将建成。榆阳机场是陕西省仅次于西安咸阳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港,去年吞吐量达62万人次,成为国内运营增幅最大的机场,现已开通10多条国内航线。未来3年,客流量预计将以每年2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将达400万人次,飞机起降4万架次,为设立榆林航空口岸奠定基础。

榆林外贸近年来迅速发展,近5年累计进出口55.5亿美元。2008年,全市产地外贸出口7900批次、2621万吨,价值15.81亿美元;虽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榆林市出口货物仍达975万吨,价值10.8亿美元。全市现有外贸企业80家,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口岸开放格局。

在加快发展物流园区、交通运输、陆路货运和航空口岸建设同时,榆林市还推出长城黄河、大漠风光、红色旅游、乡村民俗、古城堡历史、观光农业、现代工业七大主题线路和“四日游”精品线,将榆林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按照未来发展规划,榆林市将逐步形成物流园区、交通运输、旅游文化、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全力打造西部重要的金融港、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高地。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5

新闻推荐

雷涛 拙朴厚美 潇洒飘逸

雷涛简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武功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历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秘书、宣传处副处长、宣传...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榆林全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