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前,陕西渭南市秦腔剧团创造性地建立了周末“一元剧场”,即每个周末组织一场以全本大戏为主的文艺节目,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票价。结果,不仅救活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剧团,也实现了政府、企业、剧团、观众多方共赢的局面。
剑走偏锋“一元剧场”救活一个剧团
陕西渭南市秦腔剧团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剧团,其排演的《五味十字》《千树万树梨花开》《王鼎尸谏林则徐》等剧目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种种原因,到剧场看秦腔的观众越来越少。由于没有门票收入,剧团不愿意排戏、演戏,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渭南秦腔剧团走上了下坡路。
面对剧团的困境,渭南市相关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7年底,渭南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商讨如何才能让剧团走出困境。最终,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社会效益入手,通过低票价把观众想办法拉回到剧场来。但是,票价到底定多低呢?有人说5元,有人说10元。最后,渭南市文化局局长华惠民一拍板,决定剑走偏锋,每张戏票只卖一元钱!
提及周末“一元剧场”开演的第一天,渭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剧团团长雷振宇仍记忆犹新。渭南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全部亲临捧场,能容纳10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观众。如此盛况,是渭南秦腔剧团十多年来没有过的。
周末“一元剧场”开幕之后,剧场里爆满的观众,给演员带来了激情,这种良性互动使这一活动越办越好。如今,剧团从无人问津,到商演不断,演出费也从以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至少5000元,优秀的演艺人才更是不断地涌现出来。2010年春节前夕,在陕西省秦腔演唱大赛中,渭南秦腔剧团演员党美丽荣获最佳演唱奖,赵超峰获得演唱一等奖。
谈到剧团如今的辉煌,雷振宇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一元剧场\’,哪有剧团的今天!”
双管齐下政府扶持和市场力量齐推动
据相关人士介绍,“一元剧场”刚推出的时候,人们也是心存疑虑,更有人公开断言:“这个‘一元剧场\’肯定活不下去,绝对长不了。”
据了解,剧团一场演出的成本在5000元左右,而门票收入也不过1000元。如何来弥补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呢?渭南市政府在剧场成立之初,便划拨了12万元的启动资金。
就是靠着政府的这点启动资金,渭南秦腔剧团狠抓演出质量,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丰富演出剧目,吸引了大量的群众,把“一元剧场”打造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品牌。如今,当地的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祥龙宾馆等企业纷纷冠名赞助“一元剧场”的演出。
同时,“一元剧场”还给剧团带来了很多商业演出机会,让他们重现逝去多年的风采,走出渭南,实现了跨区域演出的梦想。仅去年,他们先后在河南陕县大营镇、西安半坡、蓝田曳湖镇、延安子长县等省内外商业演出60余场。
靠着政府的扶持,渭南秦腔剧团逐渐走上了市场经营的道路,也破解了传统戏曲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难题。
传统戏曲发展任重道远
如今,“一元剧场”已逐步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联姻、百姓受惠”的新模式。老百姓得到实惠了,政府让老百姓满意了,企业实现了宣传的目的,剧团也实现了自己的发展,“一元剧场”这种新的机制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链条,也实现了多方共赢。
通过两年的实践,“一元剧场”的模式愈加完善,不但破解了基层文化建设中看戏难和传统戏曲的传承难题,而且破解了传统剧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难题。小小的一元钱,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给剧团带来了出路,给企业带来了商机,给文化服务产业的改革带来了启示。
但要真正使秦腔艺术得到发扬,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剧团、一个新的机制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周末“一元剧场”还远远不能完全担负起将秦腔发扬光大的重任,但只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魄力,我们的传统戏曲发展就充满了希望。 (据新华社)
每逢周末晚上,观众花上一元钱,就可在当地相对固定的场所,欣赏到传统剧目、小戏、小品、新编折子戏和综艺歌舞等演出。这是渭南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设立的“周末一元剧场”给群众带来的文化福利。
花一元钱看这样的演出,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福分。这种福分,得益于当地重视百姓文化需求并积极履行职责的责任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文艺演出成为许多人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然而,如今在不少地方,人们现场看文艺演出还很不容易。有时偶有演出活动,也往往是为某种节庆而举行或以赚钱为主,百姓大多只能对着昂贵的票价摇头叹息。
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既是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也是启迪智慧、倡导新风、建设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哪个地方的文化繁荣,哪个地方民众的素质就可能更高,文化权益的保障就可能更好,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效益。
至于“一元剧场”,对促进文化市场的兴旺,显然也是有益的。试想,如果改成“百元剧场”,那多数百姓就不会问津,演出市场也就可能难以火起来。当然,这对演出单位来说,也许很难赚钱。那么,解决好这个矛盾,就需要政府的公益作为,比如给演出单位以适当的补贴等。政府的这种作为,是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作为,是理所应当的。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政府与民间有更多的互动。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上述“一元剧场”给群众带来的文化福利,可谓是贯彻此精神的一种有益探索。希望此举能让各地得到一些启示,进而增强公益观念,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思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福利。
“周末一元剧场”的启示
张君明 马会东
“一元剧场”引来众多群众观看(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富强相信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坐出租车还是去菜市场买菜,手里捏着的钢镚就是花不出去,尤其是面值5角和1元的硬币,商家更是拒之千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是合法货币,为什么在榆林却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