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草根”老太笔录沧桑:村妇的别样天空——记孙爱兰和她的“环子日记”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9-06 13:08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本报记者李苗苗

在全市女作者创作座谈会上初识孙爱兰,这个年近七旬的“疯老婆子”讲述她的经历,讲述她对命运不屈的呐喊,渐渐地所有人都被她拙笨却充满感情的语言征服,甚至想为她呐喊几声。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或者说她只是一个农妇啊,她不愁吃,不愁穿,却像一个文人般担当起用笔记录时代的重任。

继续了解采访她,渐渐地感受到,她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附庸风雅。读书、写作,在这位农家妇女的生活中,几乎和她的亲人、庄稼、家禽一样重要,是她维系生命的重要伴侣。生活可以让坎坷套上枷锁,但思想却可以在一个不屈的灵魂支撑下放飞。出生在一个女性尚未取得公平地位的旧社会,这需要多么坚定的自我意识和勇气,才能让岁月的磨练不会洗去梦想。孙爱兰在逐梦的道路上,究竟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真的让人难以想象!

孙爱兰的日记初看支离破碎,却像一颗颗闪光的小珠子,穿起来也有份别样的美丽。孙爱兰写好的书,语言有些拙笨,但书中那个女子的心灵是纤巧的;故事不是离奇的,却真实感人。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她的那份执着。女书与传记诉苦文化史来已久,社会杰出人物立传被认为理所当然,家庭妇女唠叨自己的不幸也是平常事。然而普通农妇写书作传却是女书主人所特有的。

和孙爱兰唠嗑,让人感叹她的梦想大胆,她想让自己的书成为一本新的《红楼梦》,当然她也深知自己的文化素养不能达到。但她认为,心存梦想是最重要的,因为有梦,她才敢冲破封建旧思想残余的压迫。感叹她的豁达,生活恶作剧的寒风,没有掀翻孙爱兰的全部希望,她自己艰辛创业,走进男人们的建筑工地,白天打工,晚上缝衣服,她用赚来的钱开了一个小食堂,她用自己的爱心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庭,三个儿子相继高中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她更用爱心,奉献社会。惊喜于她的通透,对于这么多年的苦难,她回首望去竟然能把它记录成书。

灵魂不屈,生命才更有意义。告别孙爱兰时,才发现,生活原来真好。

记者手记

不屈的抗争

李苗苗

写作让孙爱兰的晚年更幸福

她,年近古稀,是个普通的农村妇人。她的一生平凡却有辛酸、甜蜜、无奈,她当过工人种过地,如今是个小饭馆的老板。她是个普通母亲,但绕欢膝下的不仅有自己亲生的儿女,她因为抚养弃婴被人称作“爱心妈妈”。她小学没有毕业,对生活无限憧憬,她从年轻时就开始写日记,几十年的积累让她整存无数的回忆,有欢笑也有泪滴,她决心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故事,完成一个“草根”老太的作家梦。夜以继日地笔耕不辍,她居然成就了一部数万字的“环子日记”。她的笔,为自己作传,记录人生风雨,倾吐人生感悟,也描绘了一个村妇的别样人生。

她叫孙爱兰,靖边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她的讲述却让人感叹唏嘘。

坎坷人生写成的“环子日记”

孙爱兰的小名叫环子,她的小说主人公也自然叫环子。提起一生的坎坷路程,孙爱兰有太多的回忆,她在自己书中说,环子的命最苦,苦得如同黄连根,从她降生的那一刻起,命运好像跟她有意过不去……1944年,环子来到这个世界,靖边长城脚下一个叫胡伙场的村子。幼年丧母,让小环子的成长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多了辛酸、多了感慨。她说:“环子仿佛是岩石下的一株小草,用她微弱的身躯,与命运抗争。”16岁时,遇到招工机会,环子走上工作岗位,在西安培训的经历让她一下子看见另一个大世界。在那里也留下了她许多美好的回忆,有深厚的师徒情谊、懵懂的少女心事,还有没来得及开始的初恋……这些都珍存在心里酝酿成为孙爱兰日后成书的内容。好景不长,工作一年多的环子遇上了精简大潮,她的人生再次陷入低谷。迷茫中,匆匆的环子嫁人了,婚姻让环子在书中重重地写下了“盲允婚终身痛苦”。婚后不久,环子下岗回到了农村,在生活的艰辛中,环子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坎坷人生。

“爱心妈妈”的故事

环子做了母亲,但她的第4个孩子,心爱的女儿桃子活在人间三年就与她永别了。

1984年,环子从路边拾回一个小女孩,足有两岁多,病恹恹的。因为她是捡来的,环子给她取名来燕,后来又改作飞来燕。这个孩子因为有病已经辗转了十几家人,最终还是被丢弃。她的到来,给环子不富裕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窘困。1985年的夏天,有人又给她家门口送来一个刚生下一天的小女孩,无奈中她只好留下这个女孩,给她起名叫赛燕。来燕在环子的照顾下,渐渐身体好起来,环子又几经周折找到她的亲生父母。赛燕则成了环子家的一员。

1992年,环子路过聋哑学校,出于好奇心,进去看了一下,回来一直在想,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她买了一箱方便面,拿了200元钱,还有巧克力糖一盒偷偷送去。还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写上自己的祝福和心意:“这是我的一份真情,希望你们心灵手“巧”,“克”服一切困难,自强自“力”,永不停步。”老师将她的话“念”给孩子们听,吃着巧克力,孩子们哭了——他们多数是弃儿,母爱好像只是在梦里一回回温暖过他们。1997年,靖边普降暴雨,新桥水库洪水暴涨,淹没了附近不少的农田和房子。环子以市民的身份第一个捐了100元,衣服15件,又动员儿子媳妇捐衣捐款……好多这样的事情都被她零零碎碎地写在了日记中,别人的困难在她心里总有所触动。

环子四十多年来所写的日记,和近年所写的《人生回忆录》,没料到被靖边电视台记者发现,他们大为惊讶,进行了专题访谈,还给她戴了一顶桂冠:“爱心妈妈”。

2009年,得病的孙爱兰在西安住院时认识了一个小伙闫旭。闫旭不幸父母双亡,在奶奶的抚养下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靖边的钻采公司。本以为从此可以侍奉奶奶,回报社会,没想到,更大的灾难降临,他得病几经治疗竟然双肾衰竭。他的命运牵动了环子的心,环子送上了不多的资助也送上了丰厚的爱心。

心存梦想 终成书

有人提议孙爱兰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小说,她一笑置之,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学文化程度,年近七十的老婆子,又身患重病,哪敢登写小说的大雅之堂?但内心开始萌动。其实,写一本书与出自己的书一直是她装在心里不敢对人讲的小小梦想。

她的三个儿子看到她心事重重,安慰说:“妈妈,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写吧!我们大力支持你!”

又有好多亲人支持她说:“平淡的人生也有故事,只要你用平常的心,写柴米油盐的事,也能体现人的精神风貌。”

她收养的女儿积极热情地说:“妈妈,你的经历,只要略微加工一下,就是一部好书。”

她的劲儿被鼓动起来,请了一位有写作经验的老同志,在他的具体指导下,2010年的春节前后,她夜以继日地书写起来。因为有日记做底,书很快就写得有了眉目,孙爱兰萌生了一个想法,她要出书,而且要把出书后卖的钱全部捐给闫旭。于是,她写得更起劲了。

厚厚的“环子日记”一书居然在7月份大功告成,对于书名她还是没有确定,孙爱兰忙活着后期的修改、印刷等一系列工作,她觉得自己活得有劲了,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做女人的尊严,她觉得自己有力量播撒爱的希望,她觉得前面充满的是光明,她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说,希望自己书出版的那天,能让“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日常劳作仍是孙爱兰写作之余的主要生活

新闻推荐

中秋团圆送真情民企慰问环卫工

本报记者薛春生摄影报道9月21日,西安有缘公司和榆林秦丰公司负责人带着价值6000多元的中秋月饼及毛巾等慰问品,慰问了榆林市环卫处一线环卫工人,感谢他们为创造优美洁净的市容环境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草根”老太笔录沧桑:村妇的别样天空——记孙爱兰和她的“环子日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