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天空还是那么高远,暖阳还是那么灿烂,可西安大学生药家鑫的刀捅伤者、凤翔县三名青年的抛伤者于荒郊、清涧县三名学生的活埋同学,这接二连三的杀人案件使人不寒而栗,使稍有良知的人们无不扼腕叹息。痛定思痛,面对这些青春之殇,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开设了思想课、政治课,还开设了法制课和心理健康课。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还把政治课作为了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可见国家和学校对德育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既然这么重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青春之殇呢?
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说孩子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兄长,做到这些之后,若有时间和精力,再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孔子不仅仅强调了“做人”与“成才”的顺序问题,关键还是说明了德育教育的方法问题,即德育教育的实践问题。朱熹也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而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德育教育纯粹成为了一项知识教育,用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完全忽视了德育教育的体验过程,似乎德育教育成了没有过程的结果。于是孩子们为了能取得高分,面对那些枯燥的名词和那高深的理论,只能是没黑没明的背诵,直到背得滚瓜烂熟。可考试之后书本一扔,德育教育的内容立马就消失在了九霄云外。且不说应试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不说高深德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就连做人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也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一下。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德育教育能做到“知行合一”,那么青春之殇也许就不会出现了。(E)②
新闻推荐
朋友阿丽告诉我:“我的廉租房分下来了……”我听了由衷地为她高兴:“好呀,你总算有了住处……”说起来,因为没有房子,阿丽这些年真是没有少遭罪。阿丽有先天性关节疾病,身高只有一米二多一点,早先,她还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