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陵区图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鎏金马
杨军先生小记
(叩访咸阳专栏代开栏词)
几次会晤杨军先生都是在他繁忙公务之间,总见其来匆匆去匆匆,整个人不得半点空闲。心中便想,他这个官当得虽不是特别风光,但很充实,不像有些官员遇事是甩手掌柜的,对外交往胜过交际花。是啊,现在做个干实事的官员的确不易,一丝敬意涌上心头。不日,与朋友闲聊,得知杨军先生早有专著问世,且已经作为大学旅游专业教材使用,朋友感叹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在国内并不多见,心存敬意。那天,拜读先生文章,大喜!好文大家读,就有了为先生开设专栏的想法,就此沟通,生性谦逊的他说,怕献丑。有人插言,先生早就是《中国旅游报》的特约评论员,但凡国内重大旅游政策出台,重大评论就是先生的手笔。作为媒体人,我敬仰无限。话不多说,好文快读。
也许只有在日暮风起的冬日,你才能真正领悟到西汉帝陵的沉雄苍拙,尽管昔日那连片而肃穆的陵前建筑,早已被魏晋,抑或是唐宋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喜欢大美的李白,也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下,才会有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凄美意象。
虽然咸阳城北五陵原上一字排开了九座西汉帝陵,但将大汉雄风演绎得最为淋漓的,依然当数最西端的武帝茂陵,这也恰恰应了它的主人在历史上的声名。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历史上的帝王累百,但毕竟让后人记住的并不多。
茂陵高大的气势,让你西出咸阳城不久就能远远望见,但当你真正站在陵前时,平地而起46米、占地85亩的高大封土,仍然会惊了你,直要用山来比摹这汉人堆起的土冢。唐人许浑有“茂陵松柏满西风”的诗句,不错的,许是掺入了太多大汉的雄厚,迎面而来的西风,似乎也要比塬下的风硬气了许多,让你一下子就想起了两千多年前,曾在这陵寝四周猎猎迎风的汉家大旗,翻卷起你无尽的史思、文思……
残阳下,冬日的渭北大地,一片寂寥,让人难辨大汉王朝破碎的背影,更无法想象,当年迁天下富户伴陵而成的茂陵邑,会是何等的繁华。
如今,历史的沧桑,让这里只剩下了那堆用53年时间修造起的陵冢,以及清人毕沅立的那块石碑了。至于陵的主人,正如历史上所有有作为的帝王一样,赞之者有,骂之者有,在史家的典籍里,在文人的诗词中,在百姓的口头上。
其实,用文字这种方式记载的历史原貌,往往是破碎而模糊的,难以让人作出准确的评判,但我们只要知道,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建树最多的帝王,当他击败匈奴、打通西域,让中华民族傲然于东方时,日耳曼民族才刚刚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蹒跚学步、罗马帝国也才刚刚开始用战争的血水来浇铸国家的架构,这就足够了。
自古成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人与非常之术,若要以常理度之,争议自然也就难免。想起我在几年前写过的那篇拷问汉武的文章,却也是稚嫩偏颇地可笑了。
自小就“金屋藏娇”的武帝,生前自不必说,死后尚有数百宫女陪陵,但他却独独选了李夫人,陪葬于离他最近的陵北,却将他同样宠爱的勾弋夫人,葬于离此有百多里之遥的淳化。
如果说汉初吕后专权的教训迫使武帝采取“立其子而弑其母”的非常之举,最终令刚毅的他无法面对,而将这个他同时给予了最大荣耀与最大痛苦的女人远葬异地的话,那卫子夫卫皇后呢?偌大的陵园里不见她的身影,却只有一个李夫人墓,成为整个陵园中唯一的女性。
作为武帝生前宠爱过的三个女人,不知她们现在若能聚首,该会怎样评说这个令她们既爱又恨的男人?他将皇后的尊贵给了卫子夫,却没有按制为她在自己的身旁起陵;他将皇位传给了勾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却让她带着遗憾死去;他将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以皇后制葬在了自己身边,却始终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
得与失、荣与辱、喜与悲、爱与恨,在武帝的导演下,就这样在三个女人身上交织着,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去此三四十里外,马嵬坡葬着的杨贵妃。
其实,在这三个女人中,对武帝强盛贡献最大的当属卫子夫,她为武帝带来了甥、舅两个大将军,让大汉的铁骑,踏碎了匈奴的中原梦,结束了汉初依靠和亲求安的历史,使大汉的男人,终于找回了一度失去的自尊,那就是大将军卫青,以及他的外甥霍去病。
武将的功勋过大,也就不好封赏了,高了会拥兵自重,低了会心生不满,都会动了国家的根脉,所谓“李广难封”,就是这个道理,但武帝对卫霍二人,却是封赏不断,死后还让他们紧紧地陪葬在自己东侧,这里头,不知道是否有卫子夫的缘由?
卫青与霍去病的墓,紧紧相依,只是形制不同罢了。
卫青墓按制修成了规则的土冢,而霍去病墓却修成了不规则的山形,使古板的汉墓,多了一些灵动。
正是因了霍去病卓著的功勋,以及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武帝才打破常规,将他的墓仿建成祁连山的一角,以至于后世的李世民,也在自己的昭陵脚下,依样为战功卓著的李勣,修了一座仿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的墓。这位16岁从戎,24岁战死沙场的少年将军,六出祁连,让匈奴闻风丧胆,早已成为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如同他墓前的石刻,逾千百年而不朽,尤自在瑟瑟的西风中,张扬着那股冲天豪气。
汉人的粗犷豪迈,尽显在这些石刻上,寥寥数笔,就在偌大的磐石上,写意出了“马踏匈奴”的气势、“人熊搏斗”的刚毅、“卧虎”的神威、“跃马”的雄迈……至今,当你走近它们,似乎还能够听到骁腾腾的战马嘶鸣,还能够感受到汉人搏斗自然的心跳,以至于多少中外艺术家,膜拜于它们面前,连鲁迅先生也盛赞道:“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小心收藏着大汉历史残片的茂陵博物馆,就修建在霍去病的墓前,将汉武雄风,一一讲述给游人。然而,那股强劲的汉风,却是无论如何用多么珍贵的文物、多么繁琐的语言也无法传递的,只有默默地站立在旷野中,静静地去体味。
还须一提的是,在茂陵博物馆能看到一张蒋介石在茂陵前的照片,那是他在西安事变前携宋美龄和相关政要的一张合影,也是在冬季的风中,僵硬的脸上不见笑容。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抗战关头,他为何来到了茂陵?他从茂陵汲取了什么?他又站在风中想到些什么?
长风落日下,我站在沉寂的大地上,临风追望一个大时代的背影……(D)①
新闻推荐
17年难寻老朋友 500元欠款还未还“很想找到她,再续那段质朴的姐妹情!”
李艳丽一直保存着当年的照片(后边的为王丽)本报讯(记者毋佳欣实习记者李石)17年寻不见咸阳的老朋友,欠的500元钱始终无法归还,这成了渭南人李艳丽的一块心病。昨日,她联系本报,希望通过媒体帮她找找昔...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