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下来,张红雪干装修这行当里的很多活已经很得心应手。
郭娜每天都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小宝贝的变化情况。
“那年,我是第一个从村里走出来的妇女”
本报讯(记者 马元聪)“身驮木石折腰爬,汗水泥灰满脸花,已饰华堂千百户,窝棚杂屋是其家。”就是这样一批朴实的农民,进城搞装修,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装点着我们城市的家园。今年40岁的张红雪就是其中之一,那年她是村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妇女。如今干装修已经是整整五个年头。
见到张红雪,她正忙着给中华苑一业主家装修。一身沾满白灰的绿色迷彩服,头上戴一顶大沿帽,脸上捂着大口罩,利落的身手根本看不出是个女子。看到记者,她略显羞涩:“正在打磨屋顶,看我这一身灰!”摘下口罩和帽子,赶紧拍打衣服。“抓紧时间再干几天,就好回家过年了!”她笑道。
张红雪是兴平田阜人,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直到2005年,当村里一拨一拨的年轻男劳力外出务工时,她也按捺不住,虽然丈夫去了西安一建筑工地打工,家里十几亩庄稼还要靠她和公公两个人,婆婆照顾她正上学的两个儿子。但是,她却意识到,只靠这庄稼地和丈夫的收入远远不够。“犹豫不决时,公公和婆婆毅然承担起家里所有的活,让我出去闯闯!”回忆起当时,她仍然很感动。
“我是村里第一个出来的妇女,当时也很迷茫,没多少文化,也没技术,一个农村妇女能干什么?”她说,那时装修刚形成气候,她就给有技术的男工当小工,和灰、和水泥、刮腻子……“即使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下苦活,当时也没少遭人嫌。不过,农村人就是有股吃苦的劲儿,坚持下来什么都会好的。现在,虽然我还是做这类工作,但已经相当熟练,而且干的时间长了,这行的人彼此都很熟悉,不愁没活干。”
“没有技术不要紧,只要肯吃苦,日子都会好。”说到现在的日子,她显得也很满足,“现在庄稼机械化程度高了,机收机种很好做,一年农忙也不过二十几天,再除去过年等闲杂时间,每年在城里干活有十个月左右,工钱也是逐年在涨,从最初的20元一天,到现在的80元一天。就我一个人挣的钱就够一家人一年的各项开销了。”她告诉记者,大儿子明年考大学,别说第一年的学费,就是他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是问题。
“现在,和我一样的妇女已经很多了,我们没有什么大的目标,对生活的要求也很实际,就是好好干活,多挣钱,照顾好孩子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把属于自己的生活过好。”谈到未来,她这样告诉记者。(D)(2)
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的天使
本报讯(记者 马元聪)一身粉色的衣服,淡蓝色的帽子,淡蓝色的口罩,看见郭娜时,她正在新生儿科宽敞的病房里,用关爱的眼神和温柔的话语与宝宝交流。是的,27岁的郭娜正是彩虹医院新生儿科一名普通的护士。
人们总是用“白衣天使”来赞美和讴歌护士,她们颠倒黑白地生活,寒来暑往,心无旁骛地工作,既无浓墨重彩,也无动人诗篇,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的只是那一袭白衣下,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然而,作为新生儿科的护士,不仅仅是“天使”,她们必须比妈妈还要细心、耐心地呵护好每一个新生命,对于刚刚出生还在襁褓中的新生儿来说,她们“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虽然2002年我就在儿科当护士,但是在新生儿科也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然而这短短的时间对我的触动却是很大。”安排妥自己所看护的小宝贝后,办公室里,郭娜卸下口罩,轻声细语地讲述属于她的故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28天以内的婴儿,且伴有各种疾病,如肠梗阻、肺炎、黄疸或早产儿等,他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且病情变化快,随时有可能进行抢救。然而,所有病情变化都是由护士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密切的观察来发现。这里没有家长的陪护,医疗护理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喂奶、洗澡、换尿布等)全部由护士完成。”她告诉记者,“每3小时要喂一次奶,不间断地换尿布,量体温、体重,时刻在他们的床头观察每个宝贝的皮肤颜色、啼哭的声音、喝奶的反应情况……,每天就是这样重复又重复的琐碎工作。”
“在这里工作不单单要用爱心更要有良心,这里做的是一份良心活,要用良心去对每一个小生命负责。”郭娜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宝贝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病人这么简单,我们早就把每个宝贝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密切接触时刻相伴,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里我们就是他们的母亲,希望每个宝贝能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下和精心护理下,度过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大难关。”
说到这里,郭娜似乎已经有点按捺不住,不时地朝病房张望,虽然,记者还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是却不忍占用她太多时间,因为她的“孩子”更需要她。匆匆告别,郭娜戴上口罩,又忙碌地穿梭于婴儿间。看着她温柔的背影,这个“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的天使”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去。(D)(2)
新闻推荐
李女士向记者出示她的车票李女士提着沉重的行李在候车厅焦急地等待本报讯(记者冯旋实习记者贾一丁)临近年关,母亲生日就要到了,李女士从杭州赶往老家淳化。可令她未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客车驶出咸阳汽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