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利明 蒋增科
1月16日,气温陡降。但建行大厦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暖意融融,工作人员不断添加坐椅。参加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与会者,满怀激情。
上午8时30分,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今天的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经验,全面拉开‘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序幕!”主持会议的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罗志勇开场话语铿锵有力。
正如所言。“十一五”以来,全市走出了一条高投资、高速度、高标准的跨越式发展之路,为建设西部强市和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五年来,全市交通总投资累计完成195亿元,是原计划的两倍,较“十五”翻了两番。
五年来,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
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养护资金11.7亿元,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864公里,建成养管示范路1987公里,改造危桥55座。全市干支线公路年均好路率分别达到88.5%和82%。
五年来,全市站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是“十五”的2.6倍,新建一级客运站和货运总站各1个、二级客运站6个、五级客运站98个、农村招呼站817个。
五年来,全市交通行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公路由建到管到养的良性轨道,有效整合了路政执法队伍资源,为强化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保护公路建设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全市公路工程监督、监理覆盖率均达到100%,工程质量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体制得到建立和推广,交通部门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越发增强。,
五年来,交通部门荣誉多多: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全国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这五年,是咸阳交通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人心大凝聚、面貌大改变、形象大提升的五年,也是建国以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更是咸阳交通人历经风雨不懈怠、图强求变敢作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交通运输厅、各县市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交通运输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交通局局长李陕学说。
话毕,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在收获成功的喜悦后,交通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交通运输更是如此。咸阳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节点,对未来谋划如何构想,将来咸阳的交通格局是什么……群众期待着。
“十二五是咸阳市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一轮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以大手笔勾绘蓝图,以大气魄抒写辉煌,奋力开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李陕学声音响亮。
时不我待,再创辉煌!
2011年,交通人坚持“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理念,围绕“三个一体”(西咸一体、城乡一体、建养管运一体),抓好“三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农村公路、运输管理),实现“三大提升”(公路养管标准、运输服务水平、干部队伍素质)。全年交通投资达到78亿元,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高点起步、高速推进。
“原来手工操作,用架子车拉,辛苦不说,效率太低。经过5年发展,现在汽车拉,铲车装,别提多高兴了!”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十佳”养路工的旬邑县安仁道班50岁的李印前十分自豪,“十二五也是我们养路工的春天,养好生态路、文明路、致富路,服务群众永远是最快乐的。”
“速度求快,质量求精,景观求美,努力为社会奉献一流公共交通产品。听了李陕学局长的新要求,深感压力大、担子重,更下定决心加快中心城市与县城、重点镇和工业园区间的快速干道建设,搞好县际路和重点镇公路升等改造,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进城落户创造交通条件。”长武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文权满怀信心。
路在脚下,交通人给了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韩焱实习记者李石1月13日,记者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了解到,2011年春运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较2010年提前了11天,预计春运期间机场将运送旅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3%,保障运输起...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