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古城西安的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我居住在与西安紧邻的咸阳,西安的许多景点尤其是新增的景点我都不曾去过,而唯独爱逛西安的书院门,几乎每年都要逛上三五回。如果一段时间里似乎老有什么事情在心头萦绕着,我就知道该逛一回书院门了。
爱逛书院门,缘于我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我对书法的爱好由来已久,也由此结交了一帮书画朋友。逛书院门的时候,最好邀上几位书画朋友,大家志趣相投,爱好一致,见了好的书画作品可以“书画共欣赏,心得互交流”。这几年,我曾与原咸阳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李宏涛,大篆书法家刘德昌,著名书画家安鸿翔、董学颜等一同游过书院门。这些书画家与西安的老一辈书画名家高乐三、程克刚、蔡鹤汀、叶访樵、韩秋岩、刘自椟、陈少默等都有过密切交往。每次见到这些老一辈书画家的作品,他们就会忆及与这些老书画家交往的趣事,说起各自书画艺术的特点。与书画家朋友逛书院门真是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有时还会淘到一两件比较满意的东西,真可谓一举数得。
已故的老一辈书法家陈少默与李宏涛、刘德昌曾交往多年。新世纪之初陈老搬离了夏家十字的老宅院,与李、刘二位一度失去联系。我在书院门发现了一个陈老的书法作品专卖店,便拉上李、刘二位前往观看欣赏,终于找到了陈老新的住址并与陈老取得联系。陈老为我们三位写了书法四条屏并电话邀请我们到他的府上去见面长谈并带回了作品。陈老去世后,忆及与老人的几次晤面与交往,我满怀深情地写了《陈老,请慢走》的祭文。
书院门的西边入口处有一个三层楼房的“海霞天地”书店。据说是何海霞之子何纪峥先生开的。书店里专卖与书画有关的书籍,除了中外画家的画册,还有画家的传记、画论、散文。书店里还有专门的书画展厅,曾先后展出过齐白石、宋文治、何海霞等名家的真迹。几乎每次逛书院门,我都要到“海霞天地”走一回,既欣赏了书画名家的真迹,又可以买到与自己所喜爱的书画家们有关的书籍。这些年,我从这里购买阅读了大量书画家们的传记、散文、画论等书籍,使我不仅走近了这些书画大师,而且尝试着走进他们的作品与心灵。
2008年夏天,我在“海霞天地”购买了一本由山东音像出版社再版的《百美图》。此书的作者是曾任《文艺报》副刊编辑的作家包立民。包先生热爱书画艺术,曾专门研究张大千并出过专著。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与书画家们广泛接触并为之树碑立传,先后写过200多位著名书画家。1997年,他把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并请书画家们配上自画像出版,在书坛画苑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2007年10年之后经过增补修订予以再版,我细读《百美图》,在得到了文与画的双重享受之后,也发现了许多书画文字辨识及印刷方面的错误。我将我的意见写信寄给了包立民先生,他很快打电话致谢,并给我寄来他的《云海楼随笔》等书作,盛情邀请我去北京他的府上作客。2009年,包立民赴西安参加画展,邀我于西安见面。这位书坛画苑的知音从此也成了我的文友。
近十年来,逛书院门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逛书院门不仅开阔了我的书画视野,也提高了我书画鉴赏的眼力,同时又使我的书法更具底蕴。看来,这书院门不逛下去都不可能了。(C)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包鑫贾一丁)昨日上午,记者接到热心市民冯先生打来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他捡到一个钱包,希望通过本报将捡到的钱包还给失主。随后,记者来到冯先生单位,见到冯先生捡到的棕色长钱夹,里面并没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