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的一座过街天桥也受到冷落。
只有避开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拥堵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与彩虹过街天桥相伴的只有野广告。
本报记者 孟利明 刘伟 文/图
上班堵、下班堵、上学堵、下学堵,市民出行堵,似乎突然之间咸阳的出行环境变得拥挤和困难起来。就连一些次干道、背街小巷也难于幸免。在共建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咸阳怎样才能顺畅起来,怎样达到城市配套的完善和人本,这些既是两地对接的实质性特征表现,也成为市民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而当下,构筑立体、多元的出行方式,是城市发展的一项必然要件,也是解决拥堵,实现有序的有效途径。正如有市民提出建造一批过街天桥,让人车分流,既保证安全,又尽可能避免了拥堵的局面。
“现在到哪儿都是堵,人堵、车堵、路堵,哪天不见一两次事故都稀罕。”1月4日下午,的哥刘昌军指着窗外的堵车说出了他的不满。人车混杂、车排长龙对他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学生上下学时间,“得把心提到嗓子眼开车。”拥堵的局面让追求多拉快跑的出租行业感到闹心,更让家长们替上下学的孩子担心。
“比如说过马路,孩子们成群结队,但还是有车不宁停三分,他们将喇叭声放最大,和学生争道,简直不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眼里,真不知道他们急着有啥事?!”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人民路,翻越栏杆者有之、横穿马路者有之,处处是惊险,步步不文明。
诚然,咸阳市学生上下学发生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在国家整治校园环境的这一环节内,上下学过程中的道路交通安全则成为又一突出问题。十字路口、街市中心这些城市心脏部分,人流、车流会集,也成为学生们新的安全问题。
仅有的一座过街天桥闲置
“咸阳怎么不多建些过街天桥?或者环线也可以,在市内各大十字,车和人各走各的路,谁不影响谁。”市民面对快节奏下却又障碍重重的城市通勤基础设施,呼之欲出的期盼已经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需要。
但市民们这种意见并不统一
“彩虹过街天桥还不是在那儿闲置着,谁愿意费时间上啊!”在彩电上班的姚先生说。事实也是这样,现在走彩虹过街天桥的人少之又少,许多人宁愿等32秒钟的红灯时间,也不愿走约1分半的过桥时间,而且在车流量小的时候,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地穿越马路。相反,野广告、多杂草,似乎被遗忘的过街天桥,只身孤影的境地无疑宣告了这个构造物的“下岗”。
“彩虹过街天桥比不得市中心,它的人流量、车流量有限,所以闲置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又有市民这样解释。设置过街天桥最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点,天桥应设置在交通繁忙、过街行人稠密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路段或平面交叉处。
而目前咸阳市人民路十字、体育场十字等街道中心,并没有一座疏导交通的过街天桥,尽管只有七厂十字和人民路南北有地下通道,但对于其批评也是不少。
构筑全新城市道路网络格局
“光线不好,每次走那儿就像进入地宫,辨不清方向,常常走错,而且地面特别滑,连一个电梯都没有,人真的不好走,如果有天桥,我肯定愿意走。”事实上,在仅有的几个地下通道内,设施并不能让人满意,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缺失,自动上下的电梯也没有,造成市民对地下通道的不冷不热。
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在经过肯定和否定后,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年老体衰和残疾人来说,过街天桥会增加他们出行的不便;但过街天桥实现了行人和车流的完全分离,行人的安全更有保障,车辆的行驶更加畅通。与地下通道相比:地下通道较少受到天气的影响,在一些特殊的城市区域,地下通道不会破坏城市景观;但过街天桥的造价更低、工期更短,同时不会影响道路的承重能力。
据了解,西安有过街天桥100多座,尽管目前仍没有有效解决拥堵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疏解了人流、车流的矛盾,让市民出行趋于安全、便捷。
同样,北京有500多座过街天桥,在承担分流交通的同时,有些已经成为地方标志性建筑,可以说,过街天桥是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人将拥堵直接归咎于私家车的增多,因为本不宽裕的城市道路资源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加之近几年来城市框架拉大,人口、车辆增多,而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环境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导致了城市拥堵。
而目前,地上、地下、空中的城市全新道路网络格局正是破解拥堵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过街天桥恰恰就是适合了这个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疏导作用,建设配套、实用、功能齐全、适合咸阳的过街天桥并不是没有可能,作为一个城市,它是一种基本的配套设施;对于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它是一种必然选择和自身必备。
所以,破解咸阳的拥堵问题,就先从过街天桥开始入手为宜。(C)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永春)元月3日上午,残疾人出租车司机方富柱捡到一个皮箱,多方寻找失主无果,通过本报寻找失主。当天凌晨1时许方先生从西安咸阳机场载着一位20多岁的男青年去西安,乘客下车时将一个枣红色皮...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