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逆势飞扬——咸阳市2010年生产总值过千亿目标综述

来源:咸阳日报 2011-02-16 00:22   https://www.yybnet.net/

2010年,咸阳市农业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7.8%。

2010年,咸阳市工业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18.7%。

2010年,咸阳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18.5%。

文/本报记者 陈飞 实习生 任凤 图/本报记者 李军朝

压力愈大抗力愈强,越是挫折越是奋起。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变压力为动力,在逆境中戮力同心,奋力前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生产总值(GDP)达到1098.7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增长11.7%。2010年初咸阳市确定的生产总值(GDP)过千亿的目标顺利实现,为咸阳跨越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咸阳市成为继西安、榆林之后全省第三个过千亿元的地市。

粮丰果优民欢喜

千里沃野,大地生“金”。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2010年,全市农业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效发展、集约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积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建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9个,泾阳夏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03.5公斤,旬邑春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68.1公斤,长武旱地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336.74公斤,创全省粮食高产五项新纪录。积极实施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项目,推广树形改造2.9万亩、生物防治3.4万亩、节水灌溉1万亩,增设防雹网0.55万亩,项目区苹果优果率达到85%;全市新栽各类水果20万亩,早中晚熟水果结构趋于合理。积极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项目,全市新增万头生猪示范村25个、5000头以上专业村10个;新增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场)5个、3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场)20个,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项目,全市新建蔬菜大棚5.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86万亩、大拱棚3.24万亩,蔬菜设施栽培水平进一步提升。

板块经济迅速放大。全市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着力培育十大优势特色新板块,全市共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245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3个,跨区域、大规模特色产业板块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兴平塬区时令水果板块新栽油桃、葡萄等5000亩;沿渭清水莲菜板块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三原食用菌板块建成蘑菇大棚1058座;礼泉旱腰带地区特色果品板块发展石榴3.5万亩、红提葡萄3万亩;泾阳旱腰带地区酿酒葡萄板块发展酿酒葡萄2.3万亩;三原旱腰带地区特色果品板块新栽早熟苹果1.65万亩、柿子6000亩;乾县富硒苹果板块新增面积1万亩;以永寿为核心,辐射带动乾县、礼泉、彬县、长武秦川肉牛产业板块,新建秦川牛养殖场(小区)17个,发展养殖专业村47个,新增存栏3.6万头;武功生态养猪板块,新建发酵床养猪小区7个,新增生猪存栏6.6万头。

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积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工程,永寿雨润10万头肉牛初加工、三原正大22万羽现代化蛋鸡养殖、乾县广升10万头生猪养殖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兴平益海嘉里70万吨米面油深加工、永寿本香5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兴平鲁洲生物3万吨葡萄糖浆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亿元的张裕葡萄酒庄、投资30亿元的中粮粮油综合产业基地、投资1.2亿元的天康油脂等一批产业化重大项目落户咸阳,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以提升、规范、发展、服务为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载体、农民互助合作脱贫致富的桥梁、农产品销售的窗口,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1个。

市场开拓取得突破。以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全力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分别在曼谷和吉隆坡举办了咸阳优质苹果推介会和咸阳农产品深加工招商洽谈会,组织溢辉果业、华东果业、女皇实业、通达果汁、张辣妹食品等加工营销企业,签订苹果、蔬菜、粮油出口贸易协议20多份,目前已出口苹果3000吨。积极举办咸阳苹果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武汉促销活动,引导咸阳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大城市、走向国际市场,咸阳苹果在深圳沃尔玛超市占有率有望达到4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个,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还有11个产地及产品等待省部审核批复。在农业部例行监测中食用菌、水果、畜禽样品检测合格率均为100%,蔬菜样品合格率93.3%,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围绕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营销,积极实施信息入村工程,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224个,编发农业手机短信1603条。围绕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全市完成农民科技培训31.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800人。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发展循环农业,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2.2万口。

付出是巨大的,收获也是丰硕的。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36.1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03.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分别高于全省(5.8%)、全国(4.3%)2和3.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222.6万吨,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省(3%)、全国(2.9%)3.9和4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喜获丰收。其中,夏粮109.5万吨,增长7.7%;秋粮113.1万吨,增长5.2%。水果种植面积394.9万亩,增长2.3%;水果总产496.5万吨,增长8.3%。蔬菜总产338.5万吨,增长7.3%。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7.5万吨、9.6万吨和68.7万吨,分别增长11.9%、11.1%和13.4%。大牲畜年末存栏45.8万头,增长13%;其中奶牛存栏22.2万头,增长12.6%。生猪存栏181.8万头,增长17.1%。羊存栏106.8万只,增长9.3%。家禽存栏959万只,增长8.3%。

明晰的思路,坚定的信念,凝聚着不竭的动力。2011年,我们踏上新征程。

启航扬帆破浪行

工业强,经济才强;工业强,实行跨越式发展才有希望。2010年,是咸阳市向工业化城市迈进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定方略,深谋远虑作决策,提出要始终把工业主导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第一方略,落实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吹响了向“工业强市”进军的嘹亮号角。

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为工业发展贡献大。各县市区、市直责任单位共引进合同项目378个,合同引进资金1229.9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76.60亿元。其中,各县市区、市高新区引进合同项目342个,合同引进资金1139.47亿元,完成投资449.83亿元;市直部门引进合同项目36个,合同引进资金90.46亿元,完成投资26.77亿元。合同引进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7个,合同引进资金在1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142个,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重点园区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县域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7%,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4%,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8%,完成工业总产值73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7%,上缴税金2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0.8%。

2010年,咸阳市以培育发展企业为重点,以县域工业化和园区建设为中心,出台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十条优惠政策,促进全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结合“四提升”专项工作要求,把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在迅速扩张,比重在逐步提高。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32.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631户,比上年净增89户。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胜利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334.5亿元,同比增长37%。总量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比“十五”平均增速加快17.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2.2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加快7.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19.7%)、全国(15.7%)2.2和6.2个百分点。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3.8%,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七大支柱全面增长。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电子、纺织等七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54.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4%,同比增长36.3%。其中,以长庆石化为代表的能化工业发展最快,实现产值598.1亿元,增长41.4%,居七大支柱产业之首;纺织服装工业产值58.9亿元,增长40.8%;装备制造工业产值204.6亿元,增长38.8%;食品工业产值173.7亿元,增长30.1%;建材工业产值81.9亿元,增长26.8%;医药制造工业产值55.1亿元,增长25.4%;电子工业产值81.9亿元,增长24.8%。各种经济类型同步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6.7%;集体企业增长29.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68.4%;股份制企业增长3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47.3%。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全市重工业产值953.8亿元,增长38.5%;轻工业产值380.6亿元,增长33.2%。

七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6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9种产量同比增加。其中,原油加工量521.5万吨,增长18.1%;原煤3310.4万吨,增长16.7%;水泥产量901.8万吨,增长8.1%;纱10.1万吨,增长27.8%;乳制品16.2万吨,增长9.5%;彩色电视机122.7万台,增长46.8%;发电量121.1亿千瓦时,增长90.1%。分行业看,在33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工业产值实现比上年增长。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4%。

毋庸置疑,咸阳工业化已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财政增收的第一主力,成为带动县域工业发展,推动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促进“十二五”经济上台阶的强力引擎……

快马加鞭正当时

风正好扬帆。咸阳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正其时。2010年,咸阳市及时跟进中省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外贸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培育壮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努力开拓城乡市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认真调研,出台了《咸阳市促进商贸流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全市销售下乡类家电产品42.9万台,销售金额8.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3倍和4.2倍;向农民兑付40.9万台,补贴金额1.03亿元,销售位列全省第三。举办了第三届“春节年货购物节”、“五一”、“国庆”“消费月”活动和“2010年咸阳春季车展暨汽车下乡地市巡展”活动,有力拉动了消费。全力推动“放心早餐工程”,积极争取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城市,投资1000多万元、6000㎡、9条生产线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7月1日已经建成运营,省上以奖代补250万元,首期投放65辆“放心早餐”车,为市民提供4大系列40多个品种营养早餐,安置下岗职工210名。全面启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备案企业158户,销售家电727台,回收796台,补贴金额8.3万元;销售汽车212辆,发放补贴资金280万元;实施老旧汽车报废131辆,补贴资金139万元。举办“美食文化体验周”和餐饮行业、酒店服务业和农民工烹饪技能大赛,在宾馆酒店推行“改大盘、上硬菜、用公筷、换小杯”活动,推广咸阳传统美食文化,提升品位。出台《咸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为。投资1.6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一期占地90亩、投资5000万元的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

积极实施“商务惠农工程”,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继续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面,7家实施企业共建设改造合格“农家店”220个,超额完成全年建店任务,争取国家直补资金123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5年来,累计争取补贴资金2350万元,新建和改造合格农家店3981个,建成配送中心18个,覆盖了全市96%的乡镇和87.5%的行政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521名。咸阳市成为全省“农家店”数量最多、建店质量最优、覆盖面最广、配送率最高的市之一。扎实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吸收社会投资7448万元新建礼泉、三原、淳化3个县乡集贸市场,争取国家奖励资金150万元。“双百市场工程”实施4年来,已争取国家直补资金1350余万元,培育国家级农产品流通企业3个,省级6个,建设改造县乡集贸市场6个,有效地解决了咸阳市农产品销售问题。争取国家直补资金100万元,支持礼泉县、乾县、淳化县3个“农超对接”项目,推动咸阳市优质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组织30余户农产品流通企业赴北京、西安参加“陕西商品大集”和“陕西省第四届农产品对接会”,销售农产品320余万元。

坚持“三外并举”,外向型经济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新增进出口企业20户,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207户。争取国家各种政策扶持项目39个,争取无偿资金422万元,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开拓国际市场。举办全市外贸政策培训宣讲会,解读国家、省市外贸进出口政策,组织咸阳市进出口企业参与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交易。启动外贸“双十工程”,做好咸阳市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10个新备案中小型企业的监测、跟踪和服务工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网上年检、分头签审,提供“保姆式服务”。组织参加“西洽会”,签约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46.3亿元,实现国内贸易8800多万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代表团先进单位。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咸阳旬”和“陕西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省世博会组委会的一致肯定。

加强应急监测调控,城乡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完善三级市场监测平台,将市区重点监测企业扩大到50户,并逐步扩面到县市区,对20个大类的近千种生活必需品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劣质肉和注水肉的专项整治行动,无害化处理病害生猪5069头,落实补贴资金319万元。启动第三轮活体猪和冷冻肉市级储备,2010年春节前通过市区7个超市向春节市场投放供应平价猪肉60吨。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控,适时调度,保证工业和交通运输用油。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组织重点企业保障供应,平抑物价,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2010年,全市金融形势平稳运行,信贷支持继续向好。在国家继续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业平稳运行,呈现出存贷款同步增长、中长期贷款大量增加的良好态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4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6.5亿元,增长22.1%。其中,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1.8亿元,比2005年的356.6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9亿元,增长2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亿元,增长2%;中长期贷款余额2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1亿元,增长46.5%。全市金融存贷比为39.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要增加收入,首要的是要就业。2010年,咸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就业和农民工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扶持就业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创业促就业为核心,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成效显著,农民工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全市培训就业和农民工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6万人,为年度任务的14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981人,完成15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890人,完成197%;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10万人,创劳务经济97.93亿元,分别完成284.8%、110.2%和187%;城镇登记失业率3.6%。

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握科学决策的脉搏下,201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18.4%)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18.7%)低0.2个百分点。总量是2005年的2.2倍,“十二五”年均增长17.2%,比“十五”加快6.3个百分点。

“十一五”圆满收官。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咸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进一步确立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新目标的制定,新战略的实施,咸阳市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新时期也将随之到来。

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必将跨越新的发展高度。(B)⑤

新闻推荐

高仿“李咏”亮相西安

2月18日,曾登上中央电视台2011年元宵节晚会的高仿真机器人“李咏”在西安美术馆举行的“高仿真机器人暨仿真硅像艺术展”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华社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砥砺奋进逆势飞扬——咸阳市2010年生产总值过千亿目标综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