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万言信引发教育大讨论杨林柯老师接受本报专访我希望孩子能奔着意义去有了生命感一定能管好自己

来源:华商报 2012-02-23 13:34   https://www.yybnet.net/

“我对孩子们说,流行的东西大多数和你自己没关系我是把那些东西揉到教学中去,不是单独放出来写作文讲求真情实感,但在现实中,你不得不妥协,所以有个真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语文老师来说,教学的激情浪漫与理性沉淀都不能少”

杨林柯老师“火”了。因为一封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

2月21日,下午是语文课。他像往常一样去上课。结束后,他和学生们谈起了这封信。他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我们身处的世界,与我们每个人有关。改变自己,就是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都是语文教育的探路者。”全班的孩子都鼓起掌来。“或许,这封信是一份献给我们生命的礼物。”他补充说。

“孩子们还挺为我自豪的。”杨老师笑着说。他始终没觉得自己是另类。20多年前,他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就进入这所著名中学当老师。高三教了11年,班主任7年,从他手里出去的学生他自己也数不清。

但孩子们都记得他。“万言信”发表后,他有一些压力。一个在外地上大学、没留名字的学生给他发短信:“老师,我深深地喜欢并尊重你的上课方式,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您的那些话。或许有人不理解,但希望您能坚持下去。我们都支持您。”

他的学生王鹭,2007年上大学,如今在西安交大读硕博连读。她至今记得的是杨老师每节课都在黑板上写的“每日赠言”、“思想的声音”之类的。每节语文课,都会从这些话开始。那些有哲学意味的句子一直影响她到现在。

“他上课不拘一格,胆大。能说出每个人内心都想到但没有说出来的话。”王鹭至今记得中学上语文课的美好时光。她说,高中时只觉得老师讲课有意思,进入大学,读研究生后,才意识到,老师当年所说的批判意识是多么重要,没有这些东西,一个人很难抵达思考的深度。

在杨林柯所在学校的贴吧里,有学生整理出“杨林柯语录”。有留言说:“老师人很好,就是有点愤青。”对此,他开心一笑。

被普遍争议的是杨林柯的“大语文”观和教学方法,可能使孩子的成绩受影响。而事实上,杨林柯的班级并没有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高考成绩并不差。

学生们都说杨老师喜欢谈哲学。“我希望孩子能奔着意义去。有了生命感,孩子一定能自己管好自己。”这是杨老师的理解。时不时,他会给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说点深沉的话。例如,“理想和信仰都在路上。在心灵的深处,在世界的最远处。”

这位中学老师,默认了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48岁的他,至少不缺少对教育的激情,对世界会变好的信心。

说真话的孩子也能得高分

华商报(以下简称“华”):你的万言心灵告白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你也成为新闻人物了。我们就从新闻谈起吧。你说过不要孩子们过于迷信新闻,要多读书多思考,能否具体谈谈?

杨林柯(以下简称“杨”):我并不是说鼓励大家不看新闻,而是希望孩子多读书思考。如果你没有思考能力的话,看到的事物只是表象,是泡沫,不能形成判断力,只能盲目地跟着走。我对孩子们说,流行的东西大多数和你自己没关系。

华:肯定会有家长担心你在课堂讲过多题外话,影响正常教学吧?

杨:其实我的“全人格教育”并不占用多少时间。毕竟,课堂上有教学任务在那里放着。我是把那些东西揉到教学中去,不是单独放出来。比如说讲《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就会给学生启发,一个人,外在的包装越华美夸张,可能正说明这个人内心的虚弱,因为形与神往往是背离的。爱美是人之天性没错,但过分的包装恰恰表现出内心的弱和小。人要内心强大的话,就不会太在意外在的包装。我也会借此引开,什么是最高的美……我常常就是这么结合教学,把自己的思考揉进去的,所以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华:作文是衡量语文成绩的重要砝码。听说你主张孩子不写八股文,说真心话。这样能得高分吗?

杨:我可以拿写作文来举例。写作文是考验说真话的一个重要的度量仪。写作文讲求真情实感,但在现实中,你又不得不妥协,所以有个真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比如说你在家里可以不穿衣服,可是你跑到大街上不穿衣服,别人也会说你是精神病。所以写作文时,说真话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就像季羡林说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我是专门打假的,高考阅卷作文那种很假的文章,碰到我就栽了。“文无新旧之分,只有真假之别”。我给作文分成三类,一流作文是性灵,表达最真实的情感。二流是道德,比如正确的废话,像编造捡钱、做好事一类的。三流作文是堆砌文字,更糟糕,完全没有载道,凑字数、玩新八股。

华:你是希望孩子们的思维不那么简单?

杨:对。我觉得教育培养的不应是单向度的人。例如我常给同学念像龙应台等人的文章,希望孩子有辩证的思维。我给孩子们说,即使是看待“正义”这样的大命题,也不应单向从一方面看。就如光从正面打过来,会在背面留下阴影,你不仅要看到光,还要看到阴影。举个例子,你站在一个昏暗的屋子里,面前两束强光打在你的眼睛里,除了光,你其实什么也看不到。再比如说文明,它和时间关系不大,而和品质关系大,你不能说80岁的老头就比20岁的年轻人更文明。讲荆轲刺秦王时,我也会让孩子们想一想,荆轲是英雄还是笨蛋?

应试教育让孩子思维太简单

华:你的这些做法,和现在语文教育的一些现状还是有冲突吧。

杨:是啊,我们在做题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这段话表现了司马迁的什么什么?我就给孩子说,这个你得亲自去问司马迁啊。再举个简单例子,毕淑敏写小说,你认为她为了什么?源动力是什么?人们会认为是出名啊赚钱啊,或者热爱文学呀,可毕淑敏自己却说:我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妈高兴。你根本想不到吧。

很多事情你不能简单判断,这个世界更多是多因一果。现在很多人给孩子的却是简单思维,一因一果,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我为什么要搞全人格通识教育,就是让你把事情想得不要太简单。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让孩子思维判断太简单,但真实的世界恰恰不是这么简单。所以,我常说心灵学大于逻辑学,我们总是用逻辑在进行盘算、推断,而心灵不通过逻辑盘算,直接抵达世界的核心。

有生命意义感的孩子会自律

华:不可否认,虽然有很多家长支持你的教育方式,但也有不理解的。很多人觉得你让十五六岁的孩子这样思考,面对真实的不美好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并不好。

杨:有的家长是想把孩子放在一个小空间里成长,而我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无限的时空、放在宇宙中成长,根本上,我是希望让孩子有一种信仰。信仰不是宗教,不是教你烧香拜佛。信仰是什么?是你和无限的时空建立的一种联系。有信仰了,生命就有意义了,人的意义感带出来了,那么人的一生问题都解决了,不用外在那么多强制的东西,自然就会有自律、自控。我给孩子讲这些时,把教室的窗帘拉上,我说,你们看,咱教室的花盆就这么小,植物为啥长不大?你们再看窗户外面的松树,没人浇水没人管,为啥长这么大?这就是外空间的发展和内空间的发展。树冠要长大,树根也要长大,外在空间大了根才能大,树冠才能大。对于一个人,你外在要长大,是不是心灵要长大?

华: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您的这种探索?

杨:我曾在班上给学生们说,你们要是不爱听,我就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倒还简单省心。不料绝大部分学生说“不行”。当然也有个别低下头不说话的。我能深刻感受到,绝大部分孩子们还是认同和喜欢这种方式的。很多孩子会把我写的东西拿回去给家长念,他们内心是有收获的。内心的收获不是考试那么简单,就是我说的隐性成绩和显性成绩。应试教育就像吃激素,短期内你可以让孩子长高长胖,但那是不健康的,是有病的。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就是关心你的生命质量,不仅长高长胖,还要健康快活。现在的教育,过度关心身高体重,而忽略身心健康。就像社会长期以来只关注GDP不关注人的幸福一样,楼高了马路宽了,可人到底过得是不是很幸福?再来看孩子们,你看着他们整天好像在学校写作业,可是,谁来关心过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他们快乐不快乐?内心是怎么想的?有时当我讲到这些时,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眼睛瞪得很直,会透露出很震惊又很需要的眼神。

顺手拈来的“公民教育课”

华:国内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给学生开公民课,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你实践过吗?

杨:我没有专门开过,但也探索过。我上课时有课间共享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问题,一起互动讨论。有一次一位同学随便提出一个关于现实批判的话题,结果得到强烈响应。我顺手拈来,开成一堂公民课,大家开始互动。很多平时不说话内向的孩子也积极发言,对社会对国家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批评。也有孩子说:我们在这里讨论,谁会知道我们在这里关心国家大事?有什么用?我们还是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最后告诉同学们,你们勤于思考,能直面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虽然空间小外面人没有听到,但至少我们50多个人知道,50多个人在思考,这就是价值。

华:我们常说尊重教育规律,您认为教育规律是什么?

杨:其实教育没那么复杂,就是看到人,看到生命,把人当做人来看。

华: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都显得有些急功近利。

杨:是啊,我们有时看看,近现代的发明,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急功近利反而可能啥都做不出来。就像王小波说的,西方现代文明是玩出来的,这对于缺少娱乐精神的我们是难以想象的。你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为啥,玩呀,有趣呀。这里面有老子的辩证思想,以无为而有大为。一个人没必要过于追名利,那其实没多大出息。易中天59岁才出来了,快退休了啊。一个知识分子的根本问题,就是情怀,就是你内在的东西,你给这个世界能带来啥?工人生产产品,农民产粮,你生产啥?你是知识分子,就是生产思想、智慧的。作为教师,你说培养人的,你就要为这个世界培养合格的人。如果你培养的人都不正常,是病人毒人,那很可怕。那些价值观、恶俗的东西,会蔓延传播,毒化社会的。所以说,教育的根本是人。过于功利,反而一事无成。

华:急功近利是不是有教育行政化因素?

杨:行政应该为教学服务,但现在却是教学为行政打工,是行政下的教学,不是教学下的行政了。当然,这不仅是中学的现象。

华:我们听到一些声音,说杨老师你是教语文的,可课堂上什么都讲,是不是包揽得太多了?还有学生说你是愤青。

杨:我也听到过。我认为,语文应该是大语文,不应该是小语文,不仅仅是考试认字组词说话的工具。大语文是有生命的、思想的、智慧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思想有觉悟有道德的公民,有大人格的人。有人说我人是好人,就是有点像老愤青,我说恨的背后是爱,愤激的背后是悲悯。我给学生上课,就像调一碗凉皮,我可以给你调彩色的凉皮,也可以给出材料作料让学生去做拼盘,这没啥错。我评作文,让学生四五个一组互相评,这也符合新课程的自我认定。

你不知道吧,我非常喜欢改作文,还给学生作文做笔记。我在学生作文里发现没见过没想到的好句子,就摘抄下来,回头与学生分享。有时我也把自己写的东西让同学们看。

说我愤青我不介意

华:学生对你的信有什么反应?杨:2月13日那天,阅读写作课上,我就把我写的一万六千多字的心灵告白发给同学们看,教室非常安静,从来没那么安静。有的同学后面都没有读完,就说已经坐不住了,要开写读后感受了。我当时也很感动。

华:是什么动力让你写出长达一万六千字的心灵告白?

杨:这其实是道德勇气。我写这个东西费了几十个小时,花了十几天时间,很不容易,我打字是一指禅啊。怕家里人担心,等他们睡了,我才写。很多人是实用主义,只问利害不问是非,没有是非观,哪来的道德勇气?有些事情就是要辨是非。但是我给学生和家长说,你们看了什么都可以写,提意见、反对都行,你要不放心不敢写,给媒体匿名写也行。万言信写了,肯定有人说好,也有人骂的。很多事情,只有一种声音是不正常的,应该有很多声音才对。

华:能否再说说你的全人格教育?

杨:我常给学生说陶行知的那几句话: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要做一品大百姓。就是鼓励孩子们建立公民人格。学校曾立过一个光荣榜,我觉得很不舒服。光荣榜的反面是啥?是耻辱榜。有人上了光荣榜,没有上榜的就相当于上了耻辱榜。有的班评选高素质人才,评上了两个高素质人才。我问学生,你们班多少人,说54个。我说两个同学是高素质人才,那不是说剩下的52个都是低素质人才吗?学生们听了立刻鼓掌。所以全人格教育中,你必须尊重所有孩子,不应人为地给他们贴上优劣的标签。

我常给学生们说,有一天,你们能把校长和清洁工看得一样高,你就有境界了。我希望孩子们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我给孩子们说,你得学会从高处往下看世界,当你的精神走到高处之后,你会把很多东西化解掉,就不会把人区分成高低尊卑贵贱了。

华:你幸福吗?

杨:还可以吧……我没有太多的要求,和学生之间彼此精神影响,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华:你并不年轻了,对工作还这么充满激情?

杨:对语文老师来说,教学的激情浪漫与理性沉淀都不能少。我早年在大学时写诗,诗歌的心灵关怀与哲学的理性批判会结合起来。我过去上课声音大,教室时不时出现掌声,会影响到其他班老师上课。以至于夏天上课下来上半身全是汗,冬天因为上课不喝水嗓子常发炎感冒。

华:有学生说你是老愤青,你介意吗?

杨:学生说我愤青,我不介意。还有学生说我洗脑专家,我都不介意。学生议论老师是常事。有学生议论我时,不说杨老师,对我直呼其名,我都很高兴,因为学生长大了,说明他把你看得和他是平等的。我不希望学生“崇拜”一个老师。教育要造出让教育者崇拜的人,而不是倒过来。

本报记者马九器江雪 

新闻推荐

隐居终南福建女山洞苦修

终南隐士系列报道让人们初步了解了终南的隐士传统。2月26日,刚下过一场大雪的终南山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华商报三位记者驱车从西安至终南山,“走读终南山系列报道”在这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正式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万言信引发教育大讨论杨林柯老师接受本报专访我希望孩子能奔着意义去有了生命感一定能管好自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