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热爱到热爱
□于兰
“这个工作平凡而又伟大"。西安市临潼区殡仪馆馆长吕国华眼圈泛红, 此时,难忘的、 辛酸的记忆都涌上心头。9月13日当天距离中秋节还不到一周,有多少中秋节没有与家人团聚, 吕国华已经记不清了。
最难忘的记忆,是他第一天来殡仪馆上班时的落寞心情。他在原单位已是中层干部,因为妻子在殡仪馆工作,不得已放弃又要重新开始,至此他与妻子是殡仪馆唯一的双职工。来到这儿工作后,原来的同事、战友因为“晦气"都疏远了他。不仅工作在馆里、生活也在馆里、孩子也都是在这里出生,注定了他与殡葬工作的“缘分"。吕国华最初在馆里从事司机、火化、整形美容工作,其中火化工干了17年。曾参与山西河津瓦丝爆炸遇难遗体、黑龙江某法院在兰州执行案件途中车祸遇难遗体、斜口煤气爆炸遇难遗体等30多起重大事故的整形与火化工作,破碎的遗体经过整形美容之后,丧属看到终于找到的亲人,情不自禁地跪下,表示感激之情。“看到他们感激的泪水,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吕国华说,不管遗体是什么身份,遗体是否完整,我都会把遗体最好的状态展现给逝者的家人。 就是这样每天在沉闷、悲哀的气氛中,逐渐体会到殡葬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死者为大,让逝者有尊严的离去"。让丧属感到安慰,同时也让逝者安息。这不是简单的遗体火化,而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从不热爱到热爱殡葬工作,情感上的转折,是来自于多年来丧属对自己工作的赞许与认可。“在这儿工作,也同样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吕国华深有感触地说。
殡仪馆的工作重点一直是殡葬改革。上世纪80年代殡仪馆火化量86具,而2012年火化量已上升到4000余具,这都与殡葬改革息息相关。从2002年开始加大改革力度,馆里工作人员每天都去做村民的工作,讲述火化的优点及土葬的弊端。谈起殡葬改革,吕国华说:“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是泪水。"27年的时光瞬间即逝,吕国华从一线的职工已成为了现今的馆长。在担任馆长期间,他力推殡葬改革。2010年、2011年,殡仪馆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城广场、村镇集会等场所宣传,平均出车量达二百多台次。宣传之外,殡仪馆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改建新型自动火化炉,自动拣灰炉;取缔辖区三无黑殡葬车的营运,净化了临潼殡葬市场;对特困户、低保户减免了基本殡葬费用,赢得了社会赞誉。临潼区民政局与街道办已签订了“殡葬改革责任书",把改革工作又推进了一步。9月13日下午,斜口街办村民在火化车间“候灰"。正在火化的是已经土葬了几十年或者十年的20具“干尸",这样的土葬“干尸"火化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从2002年农民火化量20%上升到2012年51%。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临潼区殡仪馆成了遗体接运、整容、冷藏、告别、火化及骨灰寄托、安葬、殡葬用品销售一体的综合性殡仪馆,并承担着临潼区及四邻区县的殡葬业务。馆里的整形美容技术走在全省区县前列,火化量也在全省区县前列。“工作质量还要提升"吕国华说,他并没有在脸上流露出满足与喜悦。殡仪馆的党支部书记杨广进,他在馆里工作三十余年,也是馆长多年的同事,他了解馆长的秉性,“他一直是军人的作风,雷厉风行、不苟言笑, 对工作认真负责,因为工作忙经常遭到家人的埋怨。" “没办法,忠孝不能两全。"吕国华无奈地轻声叹气。因为工作突出,吕国华被市殡协评为2012年度“殡葬改革先进工作者"。类似这样的荣誉不少,但在吕国华的眼里已经是过去时,更重要的是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殡仪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2012年馆里还有18具无名遗体存放,要承担40余万元的高额费用;殡仪馆还承担着部分退休职工工资,期待将退休工资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同时也期待殡仪馆转为全额事业单位。殡仪馆还将面临搬迁,“以搬迁为契机,加大工作管理力度。"吕国华说,尤其在殡葬改革方面力度会更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杰)为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深入研究政协工作发展创新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日前,陕西省人民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