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好一个大写的人

来源:各界导报 2013-09-06 21:30   https://www.yybnet.net/

 —— —与史贵禄对话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访谈之一

□   记者  孙博   实习记者   王娟

在中国陕北, 在毛乌素沙漠延伸带,有一个普通村庄海则梁,长期以来“飞沙走石家无粮, 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如今的海则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孩子上学免费了, 村民就医免费了,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很多人开上了轿车, 住进了新房……这一切的好日子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史贵禄。他怀着淳朴的桑梓情怀,十几年如一日践行着最初梦想, 成为西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者与先行者。

近日, 本报记者在西安市未央路宫园壹号采访了史贵禄, 关于海则梁故事、城镇化探索、“三农"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幸福的海则梁

16岁时, 史贵禄还是一个懵懂少年,他怀揣13块钱,离开家乡,只身一人闯榆林,贩葵花籽、卖百货、开饭店、经营五金建材、进军房地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他成功创办了荣民集团, 从此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事业有成的史贵禄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定边县海则梁村。2000年的春天,他再次回来,看到家乡坎坷的土路、干枯的水井、昏暗的油灯……这个壮实的陕北汉子的心久久不能平复,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记者: 您的家乡海则梁是靠天吃饭、很苦很穷的地方,您是如何帮助村民致富的?

史贵禄:我有个念头,在帮助他们致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套思路和模式。首先从教育开始,我投资100多万元修了所学校,解决了周边12个县镇村的学生“上学难",并且实行上学“零负担";第二件事,我从产业结构上调整,从2003年开始我从保加利亚引进了辣椒品种、种植技术,在全村规划种植,后来发展到一个乡。光辣椒这一项目,就引进了20多个种植专业技术人员,搞了100多亩的实验基地,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辣椒种植这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5万元以上。

记者:您引进的辣椒品种,起名叫“一定"牌,为什么?

史贵禄: 我们把辣椒种植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 认识到后面销售没有品牌包装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注册了“一定"牌,这个名字有很深的意义,一是说明我们的辣椒质量可靠,绝对是绿色食品; 二是代表辣椒不管产自哪个乡, 都是这个品种的产品。

记者:“一定"牌打响之后,您如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史贵禄: 我们投入了6000多万元,在全乡修了五条三级油路。修路就是为了卖农产品,全国的蔬菜商把车能开到我们的田间地头,直接把产品拉走。同时我们成立了一个供销协会,开始有目标的种植,客户到年中给我们付30%的款预订产品种类,我们按合同种植农产品, 到了年底, 统一把产品销往全国的大城市和出口东南亚国家。

记者: 路修好后给海则梁带来了很多效益, 除此之外您还在哪方面有投入?

史贵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医疗卫生方面,像过去,我们这个地方离县城太远,路也不好,要是有个病人走到县城就得4个小时,我觉得老是靠到县城解决看病问题不现实,所以当时我投了600万元建了卫生院,解决全乡1万多人“看病难",村民所有的看病零负担, 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记者: 您在海则梁投资兴建了一个占地很大的工业园, 为什么有这项规划?

史贵禄: 这个工业园我们现在已经搞了两千亩地,等建设好以后,在园区内重点以马铃薯、西红柿、红萝卜、辣椒、玉米汁等深加工为重点,并培育特色农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年生产80万到100万吨的农产品深加工,50万吨的肉食品加工。

记者: 工业园的兴建对建设海则梁新农村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要把海则梁建设成什么样才是您所希望的?

史贵禄:把工业园建好以后,我们就要实现农村的三化。 第一化是农村工业化,就是把种植的农产品变成商品;第二化是农业现代化,我们要有计划的种植,实现家庭农场;第三化就是农村城镇化, 把农民集中起来实现农村的小城镇,这是我们第三个五年规划里重点做的事。

城镇化的探索者

从实现医疗、教育全免费,修桥铺路改善基础设施, 到引进新品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史贵禄正在用自己独有的“荣民模式"实现家乡的城镇化建设,为家乡沃土和农民兄弟创造一个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记者: 中国有很多城镇化建设的模式,“荣民模式"与之相比,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史贵禄: 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模式是结合我们的实际搞出来的, 从帮助农民致富开始, 先把一系列基础设施搞好,找准支柱性的产业,最后推动农村走上城镇化建设。当然我们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起步晚。

记者:您认为“荣民模式"能否在全国一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史贵禄:这个模式要因地制宜,在贫困地方推广起来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我考察过西部地区,我认为西部几个省市地理、气候、人文条件都比较相似,最适宜。

记者: 荣民集团不停地向海则梁“输血造血",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否有收益?

史贵禄:帮助农民,企业的收益很小,前期投入比较多,不仅是资金,管理上也投入很大,我们用一整套班子在做,跟一个子公司差不多,但是我认为能帮助农民把发展的路子走对,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记者:作为一个企业家,您投了那么多钱,也没见到有什么收益,这种投入会不会成为企业的负担,甚至包袱?

史贵禄:我认为不会。一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首先要得到两个认可,一是让社会认可,让社会认为这个企业真的不错,是一个有良心的、有责任的企业;二是政府的认可,你的企业帮助很多人致富,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社会上有一个好口碑,实际上都是无形中的资产。

为“三农"建言献策

史贵禄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有一种特殊感情。自称“农民儿子"的他,不仅为自己的两个孩子起名“历荣"、“历民",更是将自己的企业冠以“荣民"之称。他事业有成后,“三农"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史贵禄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建议议案,一本《全国人大代表史贵禄建议议案录》,凝聚着他的心血和对农民的朴实情怀。

记者: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您提出了很多关于“三农" 问题的建议议案,您是采取什么方式深入调研的?

史贵禄:我在当代表的五年期间,搞了很多的实地调研,我亲自去最穷最差的地方,去了以后,多走多看多听,经常和当地的老百姓在一块座谈,通过深层次的交流来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

记者: 我国农村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加快农业转型,提高农民收益,您认为中国农业应该怎么变?

史贵禄:我们国家在十八大里面,特别提到了城镇化, 指出城镇化不是把某一个城市建的多大, 而是要快速的减少农民。现在我国的城镇人口才占到52%,有48%的人都在农村,而发达国家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90%以上,所以我们国家要想让农民快速地富起来,只有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最终达到农村城镇化。

记者:在实现农村三化的进程中,您认为需要哪些人才来支撑?

史贵禄:我认为农村现在最缺的是三种人才,第一个是医疗、教育专业人才;第二个就是农业种植专家;第三个是法律人才。这三类人才解决不了,我们农村都发展不好。

记者: 现在我国上上下下都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这个进程当中,您认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史贵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一件头等大事,从民营企业来讲,我认为更要参与。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那么现在的企业家就是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既然先富起来了,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更多地人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记者: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您认为政府还应起哪些作用?

史贵禄: 科学的规划是政府必需要做的事情, 我们企业在帮助地方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政府引导;一个企业在地方投资的时候, 政府不要打击其积极性,政府给予的支持扶持越多,企业投入的就越大,最终受益的还是地方和政府, 所以我认为政府支持配合是非常重要。

史贵禄,让海则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民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在他的带动下,相信更多像海则梁一样的村庄会走向富裕之路,而他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永不止步!

■记者手记

去海则梁村采访的时候,一提起史贵禄的名字,上至老人,下至乡童,无人不晓,都知道他是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当时的感受就是,史贵禄在家乡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乡亲们的心目中能有这样崇高的位置,他值了。后来通过访谈,逐渐了解了史贵禄与“三农"的不解之缘,他的富而思源,帮助他人共同富裕的理念诠释了他的所作所为。现在,史贵禄不仅是回馈家乡、报恩家乡的先进代表,也成为中国西部城镇化道路的探索者、思想者。他关于农村发展的系统理论也会给陕西城镇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由于篇幅所限,史贵禄一些精彩的想法,也未在文章中呈现,这里再介绍一二。比如针对“三农"问题,他提出的口号是:“增加农民收入才是硬道理",这句话说出了农民的心愿,也直击到了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比如他建议在省工商联组织内成立农村扶贫研究会,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交给企业家,为农民增收服务;再比如,他建议在全省成立农民帮扶基金会,由全省一百个大企业加入,每家投入500万元,用5亿元资金专门对农村对口帮扶,一百个企业帮扶一百个村,“消灭"一百个贫困村。

史贵禄还是个微博控,他的粉丝竟有240万之多,有如此多的粉丝,恐怕在全省企业家之中他是老大了。在微博上他不仅和李嘉诚等名流对话,也和众多粉丝交流,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最多的是“三农"问题,他告诉记者,他的很多建议议案,都和粉丝们有密切关系。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全国风起云涌,赵正永书记也曾经说过“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关乎陕西战略发展的大局"。2012年,陕西省城镇化率达到50.02%,提升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一。2015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指标是城镇化率达到57%。

新型城镇化需要企业家参与, 陕西新型城镇化同样需要陕西的企业家参与,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像史贵禄一样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添彩增色!

新闻推荐

陕西省园林商会成立

本报讯(记者张丽)9月12日下午,陕西省园林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冯月菊出席。陕西省园林商会由陕西省园林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公司、苗...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河北来的大老王2013-09-20 21:30
猜你喜欢:
评论:(好一个大写的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