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营企业家庞永宁捐资助学的事迹
白月宁 刘春玉
8月17日,延安圣远建筑公司办公大楼里,人头涌动,一批批大学生走进公司总经理庞永宁办公室,团团围在庞永宁的身边问寒问暖。这些人就是庞永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像庞永宁的子女回家一样来到公司和庞永宁一家人团聚。
在之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学生们纷纷发言,汇报个人的学习情况,交流学习体会。他们衷心地感谢庞永宁的无私资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庞永宁说,你们不要感谢我,只要做到我的要求就行了。我设立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基金,你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0年后,每个人都要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一批接着一批资助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这就是庞永宁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模式。他要求受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10年后,每人也要资助一名穷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得到无偿的资助,把爱心的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
办学,托起明天的太阳
庞永宁,延安圣远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先后担任延安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常委,延安市工商联副主席,延安市总商会建筑商会副会长,陕西省建筑协会常务理事。曾荣获“延安市首届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延安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为公益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庞永宁出生在延川县眼岔寺乡小高山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庞永宁说:“在这几年做生意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了解文化的重要性。我总是在想,我如果有更多的文化知识,我一定能把一切都做得更好。"事业成功后,他一直把倾情办学和助学作为回报社会的重点。
1998年,庞永宁看到家乡小高山村小学只有两孔年久失修的土窑洞,孩子们在破烂的教室里上课,且大都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了。于是,他出资40万元,新修了5间平房教室、10孔教师办公和学生宿舍窑洞,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和桌凳等教学设施。村民们感激他,给学校取名叫“永宁希望小学"。
2003年,延川县公开拍卖坐落在县城秀延河畔上的城关中学。庞永宁准备购买这所中学。当时,家人坚决反对,亲戚朋友也劝他不要在延川县城办学校。这里生源缺、收费低,投资千万元,一时难以收回成本。
庞永宁一心只想着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到城里上学,便毫不犹豫地出资600多万元,购买了这所学校,起名为“延远初级中学"。
接着,他投资了6000多万元,动工修建了教学实验综合楼、教师宿舍和学生公寓楼,购置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把学校建设成为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的示范初级中学。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700多名,教职工112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达100%。连年被评为延安市“先进集体",并成功创建了延安市示范民办初级中学,成为延安市第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庞永宁创办延远中学,不以营利为目的。他给每名学生每年减免200元学费,还给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全部减缴学费和杂费, 仅这一项他每年少收入100多万元。10年来,累计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000多万元。同时,他还为优秀学生每年颁发50万元奖金。
庞永宁表示,他还要不断加大对延远中学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把延远中学办得更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助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读书,是庞永宁从小渴望的梦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这给庞永宁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然而庞永宁的读书情节,却在别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03年,庞永宁回到家乡参加眼岔寺乡中心小学落成仪式,当场捐款5万元。当时一位教师给庞永宁讲述了马家千村姓杨的人家4个孩子上不起学的事情。庞永宁听了心里沉甸甸的。他当即表示给两个上大学的孩子每人每年4000元学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场的人听了很受感动。
刘江,考上了北京大学。一家人悲喜交加,喜得是家里有一个孩子考上著名的北京大学,悲得是他大哥在延安大学上学,二哥考上西安文理学院,妹妹上高一,兄妹4人上学的费用一年近4万元。而父亲打工年收入不足1万元,家里无力供他们兄妹上学了。庞永宁给刘江每年5000元资助金,解决了他的学费。刘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解决生活费,终于圆了他的北大梦。
从此, 庞永宁决定每年资助3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和研究生学业。
庞永宁说,我知道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产生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念头。这是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命运的大事情,资助给需要的人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投资,是像纳税一样的义务,富起来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当然也不能一个人享受。
2000年, 庞永宁在延安市教育局设立了“圣远扶贫助学基金",资助延安市中小学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庞永宁资助的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遇到困难时,他都尽力帮助解决。有的大学生就业找工作时,他给予帮助。有的想考研究生家长不同意时,他给出主意。有的结婚买房首付款不够时,他给借钱买房,让他们成家。每当人们提起他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庞永宁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常说:这些大学生都是他的孩子,是他亲人。他不仅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大学生,而且还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13年来,庞永宁先后出资600多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业。这些大学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现在,他们当中已有139人参加了工作,有的在国家研究和设计院从事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有的在国企从事管理工作,有的在国家机关当公务员。他们分布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为建设祖国作奉献。
庞永宁在资助贫困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等方面,累计出资达3000多万元。2009年7月16日,庞永宁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颁奖盛典。2009年, 他被延安市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2010年底,他荣登“陕西十大慈善人物榜"。
传递,让爱心发扬光大
2009年8月17日,庞永宁资助贫困大学生座谈会上,一份署名田蕾的倡议书在与会的大学生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田蕾在倡议书中写道:“庞永宁先生每年资助4000元学费,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想起家乡有许多兄弟姐妹因家庭困难难以上学,饮水思源,我决定从自己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万元,注入庞永宁先生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也希望将来事业有成者,也像我一样伸出一双援助之手, 奉献自己的爱心,让庞总的慈善爱心薪火代代相传"。
看到这份倡议书,庞永宁很高兴。发出倡议的田蕾当时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某大型国企工作。她首先接过了庞永宁的爱心接力棒,将1万元注入庞永宁助学基金。当年她的弟弟也考入大学,她没有把钱寄给弟弟,而是交给了庞永宁。后来,田蕾还寄来了5000元。在榆林市人民银行工作的杨建雄先后两次寄来1万元,注入到庞永宁助学基金中。南京铁路工程院工作的李江平汇来了5000元,远在贵州工作的贺诚也寄来5000元。
目前,庞永宁已收到10多万元的资助金了。看着这一笔笔汇款,庞永宁夸奖说道: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庞永宁以自己扶贫济困、回报家乡的爱心善行和心系学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资助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将会资助更多的大学生,这样无穷无尽地资助下去,将会有多少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啊。
我们坚信,庞永宁的爱心接力棒一定会永远地传递下去。
新闻推荐
记政协委员、杜家堡村村委会主任党文学◆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00多人的全部拆迁和临时安置工作,没有发生一例上访和群访事件,相比于两年前的混乱局面,简直就是一个奇迹。◆&ldquo...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