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钟楼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俄贤主持,将钟楼迁移于今址。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拆迁。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 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 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拆迁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新闻推荐
——对话省政协委员、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记者贺博贺才芯陈利,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陕西省九三学社文化教育委...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