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郝彦丰
“以往一到年底,我们财政局可以说是县上人气最旺的单位,前来办理财政预算追加业务的领导接二连三, 而2013年底则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没人前来要钱了!局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我的工作量自然也就减少了。"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西安见到了许久未见面的大学好友王磊(化名)。王磊是陕西某县财政局国库科科员,因专门负责全县财政预算拨款,与中国人民银行当地支行直接打交道, 被同事朋友戏称为全县“钱袋子" 的真正“管家"。 聊到工作近况时, 他感慨地讲述了自己的“惊讶"。
自从大学毕业后, 王磊就一直在县财政局国库科上班, 至今已有7年工龄。 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办理全县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结算、划拨等业务,凡是行政单位的收入开销和公职人员的工资津贴最后都要经过他之手, 才被打到各自的银行账户上。他向记者坦言,自己的工作平时还算轻松, 但是每到岁末便苦不堪言。每年一进十二月,有时甚至更早, 县上许多单位的领导拿着县长已签字批准的申请,来财政局办理财政预算追加业务。这些单位多半是之前开销过度,现在又以办公经费不足、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为由向县长递交申请报告。而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个不良现象,那就是有些未出现“经济危机"的单位,见别的单位在年度财政预算之外又“飞来横财",便眼热坐不住了,想方设法突击花钱,抱着“不要白不要,要了就白要"的心理,也向县上申请拨款,最后往往也能获得批准。这样一来,县财政局办公大楼便每天门庭若市,人来人往。“除了我们单位的工作人员之外,差不多都是前来要钱的。有一次,我一天就办理了14个部门的追加财政预算业务,再加上常规的对全县各部门进行财政预算核查、结算, 我的工作量相当繁重,所以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王磊说。
2013年11月份, 王磊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做好了为办理财政预算追加业务而加班加点的心理准备。但是,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距离农历除夕(2014年1月30日)没几天时,他才办理了两三笔相关业务。 财政局的机关大楼内,也没有像往年那样“热闹",一下子冷清了许多。上班7年来,首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他觉得今年很“反常"。 他的几个同事也认为很“奇怪"。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似乎又有些不适应。
王磊后来向几个在邻县财政系统工作的朋友说起此事, 才知道他们那里的财政局也是“静悄悄"的。
年末, 在局里的一次会议上,王磊终于有了答案。局长说,有一次他向县长汇报工作,也提起今年很少有人来财政局追加财政预算的事情,县长说今年压根没几个单位的领导来找他签字要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纠四风"等举措,抓住了根本,“禁"到了实处。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花钱不再大手大脚,而是精打细算, 守好用好“人民的钱袋子"。 这样一来,年度财政预算就不超支了,“跑路要钱"的不正之风自然就消失了。
新闻推荐
公安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推出微信报警平台本报讯(记者车阳阳)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经过验证后便可通过微信报警。近日,公安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推出了微信报警平台,市民如遇紧急情况,便可通过微...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