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宣□记者 韩文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每10个年轻人赡养一个老年人, 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比1。 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2+1"的生活模式。 家庭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资源越来越少, 老年人赡养问题将更多地求助于社会。 所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显得日益紧迫。
以西安市为例,到“十二五"末,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28.73万人,到204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达到30%,养老需求日益攀升。单户家庭规模的缩小, 也预示着家庭养老功能会有削弱的可能。2011年发布的《西安市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中显示,西安市养老机构存在整体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老人的服务需求。 同时存在养老机构整体入住率偏低,平均入住率为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远离城市,硬件设施不好,服务项目单一,老人得不到更贴心的服务,因此建议:
第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健康产业的重要意义。 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要积极支持并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健康服务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努力奋斗。
第二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健康产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健康服务机构。
第三养老健康服务机构属于投资周期较长,资金回笼较慢,风险性较大的项目,然而作为公共服务事业, 它所发挥的巨大效用是不可等量的。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加大给予养老健康服务机构在准入、税收、资金、宣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尽快制定和颁行《陕西省养老健康产业管理办法》。
第四要加大对民办养老健康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在公益用地和建设用地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所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应减免各项配套费。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养老产品生产企业、民办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第五加快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 在有条件的医学类院校设立专门的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中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及再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专业性的培训基地,强化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李红宣系陕西天佑医疗管理集团董事长、陕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荣)近日,陕西省环保厅下达了今年“黄标车"淘汰任务,全省共计划淘汰“黄标车"48865台,其中西安市将加速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6844台。根...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