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西安市最美女性"何沛的故事
记者刘菁文/图
她, 一个从小在轮椅上长大的女孩,29年来,她用轮椅碾出了一条光彩的人生轨迹;她,一个身患两种罕见病症的女孩,曾经双腿骨折八次的“瓷娃娃",带领多名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 联合多所高校志愿者, 组成了陕西省第一个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志愿者组织———残障志愿联盟。8年来,她先后组织开展活动120次,募集资金13万余元,先后为武功残障学校、周至聋哑学校以及心心、荆棘鸟、星星等智障阳光家园建立图书室、添置电脑、书柜等。她,就是省慈善协会首批金星级志愿者、西安市最美女性、残障志愿联盟志愿者服务队何沛。
约访何沛几经周折, 她正忙碌地筹备一个公益活动项目。一张娃娃脸,小小的身子,小小的手掌,热情的招呼和爽朗的笑声是记者见到她时的第一印象。经过简短的交谈,记者瞬间便感觉到她小小的身体里涌现出来的强大正能量,这种力量超乎了许多的健全人。
在何沛看来, 现在做慈善事业或者公益活动,要采用“冷思考",用一颗心去做,用一颗脑坚持下来,才能真正做到帮残助残。
用“热情"对待“心理学"
“家里2000年才有电脑,当时做些心理测试,觉得好玩,就想学一下, 学的时候发现跟好玩是两个概念。"真正接触到心理学的何沛,最大的体会就是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随后她报考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专业,系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并于2004年和2005年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资格证书。2005年12月,何沛创办西安市首条残疾人心理咨询热线,2006年1月创办西安首家社区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站。
最初做心理咨询并非一帆风顺,何沛记得到同行的机构应聘,经常以“路远,你来不了"为由被拒绝。性格倔强的她赌了口气,经过自筹经费、外借场地等周折,于2008年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 并成立陕西第一支残障志愿联盟。“对我而言, 让别人感觉到我的生命是存在的、 健康的、有价值的,这种感觉才倍儿爽!" 何沛明白,残疾人除了要面对生理上的残疾,还要遭受种种心理问题的煎熬, 而后者却往往被人忽视。 之后, 何沛以身说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人, 带领许多残疾人收获了信心与勇气, 助人之后的快乐让她自己更加快乐。
回报社会、收获尊严,何沛同时收获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谈及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称号,何沛调侃道:“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所说,我现在的进度堪比打怪物的级别,从志愿者打到市文明办的五星志愿者,然后打到三星、金星,现在打到妇联的最美,这完全是一个打豆豆的节奏嘛。 "事实上,何沛非常珍惜每一个荣誉的获得。“荣誉不只是给我个人的,更多的是让我去传递一种声音,一种不放弃、有信念、对社会有担当的精神。"何沛说。
做公益更注重理性
何沛说, 对于第一次做公益活动她仍记忆犹新。 那是2004年,有一百多个志愿者在小寨一起义卖聋哑娃娃的手工制品,两三个小时就为那所聋哑机构筹募了4000多元,想起志愿者一次次手捧绢花传动在人群之中, 爱心人士将义卖款投入捐款箱,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与她激动得相互拥抱,相互鼓励,以及聋哑孩子竖起大拇指表示“谢谢" 的画面,仍然让她特别感动,因为这是她自己参与完成的一件事。
与前几年频繁参加活动不同,现阶段何沛更注重用专业去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
何沛说, 怎样让自己的好心更持久、 更有力, 就需要理性地做公益。“要想帮助更多的人,先要让自己不被情绪所困扰,才能有更多的方法,用一颗心去做,用一颗脑坚持下来。 "现在,她正在考取社会工作者证书,同时也学习了机构的组织管理、战略规划、商业运营、宣传等知识。何沛坦言,做公益已经8年多了,因为经历得太多,所以现在做公益更注重理性,“冷思考"地去组织好每一次公益活动。 她笑称:“就像推轮椅也是需要技术的, 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杰)3月21日,由西安市妇联三八红旗手联谊会和文化艺术报共同主办的“国策润三秦·田小娥命运大家谈"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小说《白鹿原》作者、中国作...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