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安最美女环卫工"杨丽红
3月7日,杨丽红被西安市妇联授予“西安最美女性"荣誉称号。
记者刘菁郝彦丰文/图
25年来, 她每天凌晨4点钟准时起床, 骑上半个小时的自行车,从土门的家赶到西门的保洁所上班,从未迟过到;
25年来, 她没有在春节期间休过一次假,一直默默坚守在清扫保洁一线;
这些年,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收获了“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等数十个荣誉称号。谈及自己的经历,她莞尔一笑:“我做的工作很平凡,做好保洁真的让我很快乐。"
她,就是2014年“西安最美女性"之“最美女环卫工"、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保洁所保洁员杨丽红。
兢兢业业当好城市“美容师"
见到杨丽红,是在西门外的道班房小院。她刚参加完班前会,正乐呵呵地跟几个同事打招呼。干净的保洁服,亲切的面容,爽朗的笑声……眼前的她,瞬间颠覆了记者脑海中关于清洁工“老土"的印象。
17岁的花季,杨丽红踏入了保洁员的队伍。由于世俗的偏见,有些人看不起清洁工,而她在那些年里,的确有不少机会可以跳出来做更体面的工作,但她坚持了最初的选择。
在日常工作中,杨丽红兢兢业业,任何时候都是走在前、干在前。“西大街是城市的窗口, 我们是城市的名片,可不能把这份美丽自己毁了。"她说。
除了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最险的活儿,杨丽红还经常延长劳动时间, 不计个人得失。 最让队友们敬佩的, 是她勇于冲破“活干好、 地扫净"的传统观念束缚,不断发扬“小创新" 精神, 搞一些“小发明"。 比如同事们反映,大扫把拿着笨重使用起来扬尘大,她大胆进行改革,运用捡拾的废旧拖把杆和面袋等自制绑毛毛的小笤帚, 这种小笤帚不仅克服了大扫把的多种弊端, 还大大减少了扬尘, 推广之后成为环卫工人们“宠爱" 的工具。 此外,每天早晨在清扫马路时, 她总是发现小广告并及时将其铲除。 对于那些很难铲除的“牛皮癣" 小广告,她发明了独特的清理方法。
默默奉献传递社会正能量
生活中的杨丽红古道热肠,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但常常无私援助生活有困难的人。保洁员孙小平女儿考大学,她主动借给2000元,帮助其女儿圆了大学梦;保洁员张慈的老公因患病需要住院做手术,但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在了解情况后,她带头向张慈捐款100元。在她的感召下,大伙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张慈一家渡过了难关。
杨丽红有句口头禅, “凡事商量着来"。她待人友善尊重他人,所里的保洁员都说: “在这里上班踏实!"
回忆起前些年的生活,杨丽红眼眶湿润了,“儿子很小时,经常跟着我凌晨4点起床,和我一起到单位上班,我干活他就跟在身后跑,大冬天小脸蛋冻得通红,一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对不住他。"
令杨丽红欣慰的是,孩子长大懂事后,从来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说起孩子的最大特点,她笑了,“遇到再好吃再想吃的食物,永远都是让我和他爸爸先吃,这点和我一模一样。"
问她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杨丽红说:“保洁员的生命安全。"
杨丽红说,一位老家在蓝田的保洁员前些天在工作中遇难,留下一个二十岁出头的患有癫痫病需要照顾的儿子。就在出事的前几天,这位保洁员还邀请她和同事们到蓝田做客,说家里盖了新房,来多少人都住得下。
杨丽红呼吁,司机不要再在快行道扔垃圾,从银行出来的人不要再把纸片撕碎扔在地上,因为不管是路中间的垃圾还是被风吹到路中的碎纸片,影响到的不仅是西安形象,更关系到保洁员的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写在著名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编者按:有人这样说,教育,国之命脉。当下,老师越来越多,而先生越来越少。有人还说,先生——教育之魂魄。先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