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人资环委赴铜川考察环保工作侧记
□记者郝彦丰
“空气如此清新,风景这般迷人,现在的铜川真是太美了!"
“这里还是铜川吗? 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站在铜川照金镇制高点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碑前俯瞰全镇, 万里晴空下,满山溢翠间,座座楼阁红墙青瓦, 条条街巷洁净如洗,委员们由衷发出声声赞叹。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带领下,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委员赴铜川照金革命旧址参观学习,考察当地环保工作。铜川市委书记冯新柱、市政协主席张应龙等陪同。景,也让李冬玉感慨万千。她说,几年没来过铜川了,在过去印象中,铜川空气不好、环境不好,有时坐车路过,甚至要提醒司机加速经过。
“铜川过去在环保上确实不尽人意。 "冯新柱说,“‘看戏打着伞,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 —这曾经是铜川环境污染的真实写照。"
铜川虽然名中有“铜",但却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1958年建市后,铜川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境内原煤产量一度占到全省30%的份额。铜川还因生产水泥成为西北重要的建材基地。“挖煤卖资源,采石烧水泥",这句话形象概括过去几十年铜川经济特征。昔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给铜川带来严重污染。 据介绍,空气污染最严重时,白天能见度不足100米,市区每平方公里月降尘35吨以上,流经市区的漆水河成了没有生物的黑水河。
上世纪90年代,有媒体以“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为题剑指铜川污染问题。由“黑"变“绿",从“煤城"到“美城",铜川又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委员们的追问, 让冯新柱打开了“话匣子"。他充满自信地作答,“要介绍环保经验,我都不用打草稿。"
据介绍,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铁腕治污,刚性推进,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控烟、减煤、抑尘、增绿多措并举。
—— —忍痛舍利向主导产业开刀,坚决向落后生产方式告别;
—— —重拳整治扬尘,深入推进210国道、建筑工地等环境综合整治;
—— —推进“煤改气"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 —加快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对数十家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进行了限期改造;
—— —加大投入,将压缩的“三公经费"全部用于雾霾治理;
—— —制订了《铜川市治污降霾工作考核办法》, 真督查、真考核、真问责……说起照金革命旧址环境保护,张应龙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无伤痕开发’,全力保留当地的每一棵大树、每一片绿植。"据悉, 国家旅游局近日已批准照金—香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事实上,这个有“欧洲小镇"之誉的照金镇,只是今日美丽铜川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23日, 陕西省信息中心发布《2011-2012年度各市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铜川以66.3分排名全省第一位,昔日“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如今已脱胎换骨成为全省“最宜居"城市。
2013 年,铜川收获330个蓝天。据最新监测数据统计: 今年一季度,全省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的关中五市优良天数中,铜川以32天位居榜首,比处于末位的西安市多出19天。如今的铜川,已摘得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殊荣,目前正朝着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挺进。
“铜川让我感受最深的, 就是只要政府有决心,环境污染就一定能治理好。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周玉明说。
“西安治污减霾五年不行就用十年,十年不行就用二十年! "省政协委员徐月凤说。
返回西安途中,望着车窗外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花、 粉艳艳的桃花,委员们还在畅谈观感和收获……
新闻推荐
“请大家不要惊慌,要听从指挥有序避险。"5月12日是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城镇化与防灾减灾",一场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在西安市胡家庙骏景社区展开。记者...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