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接受记者采访
专访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华
记者 李彦伶 文/图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即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不少学生、家长、教育人士对此进行热议。如何确保这两种高考模式“入轨",并正常有效地运行?4月22日,记者专访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华。
为技能型人才创造公平环境
“此次改革是顺应高等院校发展的重大改革,回归教育规律,赋予学生选择权,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一件好事情。"提起高考改革,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孙华给予充分肯定。
孙华表示,人们的观念中普遍认为, 成绩不好的学生才接受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地位不受重视,被视为“二等" 教育。 很多家长也不乐意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生源荒", 但事实上技能型人才很缺乏, 仅以深圳市为例,2013年技能型人才缺口达80万以上。
对此,孙华深有感触。每年高考结束后孙华都会接到亲戚和朋友为孩子报考志愿打来的电话,对于在三本线的孩子他总是善意地劝解孩子选择一所好一点的职业学院就读,但最终都被孩子家长婉言谢绝。
“究其原因我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升职、报考公务员、加薪时,乃至身份转变时往往受到学历的制约。"孙华表示,家长要正确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只是类别的区分,没有层次之分。德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制造大国源于先进的职业教育,因此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念的转变很重要。
孙华举例, 自己的一位同学上了职业技术院校, 学习磨具磨块专业, 现在每月的工资至少在1万元以上,远比自己收入高得多。
“各行各业不但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 同样也需要技能型人才。 "孙华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如推行两种高考模式, 充分发掘兴趣爱好, 分类报考也将显出就学与就业的平等。
高校:学制、资源调整正当时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并没有设立职业教育本科,针对许多家长担忧孩子读完中职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孙华表示,高等学校应紧跟高考改革适时进行学制的调整,积极打通中职到博士的教育,也是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
“建设技能型大学是实行两种高考模式的必要前提。 "孙华表示,对于实行职业教育的学校, 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维,调整原有过于追求学术性的学科、专业设置。这个举措也可在一定程度解决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 技能型高考不如学术型高考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不是把技能型高考作为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200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已达2263所,盲目的高校扩建和扩招, 已经让我国的大学在数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 在孙华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高校需要重新进行改革。同时每所大学应自主根据学科、专业进行独立自主录取,促进大学在办学中,逐渐形成特色,包括调整、淘汰不适合的专业,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
据了解,3月份得知高考改革消息后,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曾召开过两次研讨会, 探讨改革后学院的办学思路,以适应改革需要。
孙华表示, 作为教育学院, 他们所开设的学制和专业更应该面向社会, 目前他们正积极与中、 小学校长及用人单位进行沟通, 了解学校的要求,适当进行课程的调整。下一步, 他们将会把中、 小学成功的教师请到讲台上为他们的学生授课, 使他们的毕业生更适合市场需求。
“实行分类高考,高校原有的师资、 课程和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迫在眉睫。"孙华坦言。
新闻推荐
王智表示,历史的东西必须通过文化的形式保护下来才有生命力。访西安市非遗办副主任王智记者李彦伶文/图古镇见证着地域文化的延续,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的古镇作为旅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