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安县政协支持创业者协会发展纪事
□记者 郝彦丰 王斌
由镇安县政协牵头创立和不断帮扶发展的西安市镇安创业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已为在西安务工创业的2万多名镇安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累计约1200万元。协会会长安晓说,自己虽不是委员, 但每次听说“政协"这两个字,就感到十分亲切。一直以来,他和协会上万名会员都对“政协"怀有感激之情。事情要从一份委员提案说起。
因路途近流动成本低, 又可随时往返照顾家人, 镇安人外出打工往往首选西安。 据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安打工创业的镇安籍农民工已达2万余人,主要从事清真餐饮、建筑拆迁、服装加工三个行业。尤其是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从事穆斯林民族餐饮业者居多,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家。
为使家乡在外打工创业者能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2007年,镇安县政协委员刘长军、 杨明强等提出《关于为镇安籍在西安创业群体搭建创业平台,成立创业者协会的建议》,该提案引起镇安县政协的高度关注, 被列为重点提案。提案交办后,当地政府成立了协会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此事,经与协会所在地西安市碑林区相关部门多次协商沟通,2009年4月, 协会在碑林区民政局注册成立。协会由镇安籍农民工在西安所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组成,是以开展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活动为特色、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社团组织。这是陕西省第一家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民工异地社团组织, 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作为当年提案人之一、 现任协会副会长的刘长军, 经常被人夸为“功臣"。 但他告诉记者,“真正的功劳应该属于政协,如果政协当时不立案、不牵头,或没有把这份提案确定为重点提案, 那么协会的成立与发展肯定就不会这么顺利。"
协会成立后, 镇安县政协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着这个异地社团的发展, 每年都会组织人员专程前来西安调研, 了解协会发展状况及所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安晓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县政协主席贺国琴每次前来调研时, 都会拿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去看望协会贫困会员, 令人十分感动。
几位副会长也向记者坦言,协会每次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政协。 2010年6月份,协会积极打造品牌产业,注册了“安业"清真商标,对100家形象店进行统一设计装潢。 镇安县政府决定向每家形象店以奖代补1万元。 由于种种原因这笔资金一直没到位,在县政协的协调下, 这笔款项不久得到了落实。
目前,协会设有法律维权、劳务职介、专业培训、社会维稳等机构。自成立以来,为600多家会员单位维权17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累计约1200万元;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 开展职业介绍3000余人,服务联络镇安籍农民工2万余人,会员单位年创收达2亿多元,为镇安、西安两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的协会因政协提案而成立,因政协支持而发展,可以说政协就是我们的‘娘家’。 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忘了政协。"安晓的话,表达出众多会员的心声。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高琦眼下,交通日益发达,考取驾照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之一。于是,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们成了香饽饽,驾校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周围纷纷...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