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一
我心中的延安,是朴素的纯粹,是红火的明亮。是头顶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是夕阳辉映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是延河水啊流不断。
那是我从诗中歌中想象出的延安,也是我上世纪五、六次到延安,定格在我脑海中的延安。
四十多年里,延安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迎接着我的是不时变幻着面孔的新延安。楼房多了,街道宽了,彩虹桥,纪念馆,真的是“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些都让你感叹时代进步的日新月异。而在这近十多年里,我去延安少了些,但仍时时刻刻关注着延安。山川秀美,退耕还林,让延安变得绿啦!地下发现了石油,让延安变得富啦!听到这些好消息,能不让我振奋雀跃,欣喜若狂吗?!
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在这几年让我变得有点不适应了。第一是2012年5.2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期间,我外地一批作家朋友去延安采风,但遭遇景区人满为患,排队购不上票,只有狼狈逃离。再就是今年正月十三,受陕西卫视之邀陪北京知青回延安过大年。可一到延安就遭遇拥堵,如在西安城圈内一样,让我迷惑,延安交通咋成这咧!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是延安的标志。可在延安几天,陪这些在“延安窑洞住过的北京娃"们去宝塔山留影,可再也选不出当年标准的好角度了,到处是视觉污染,宝塔也不巍巍了,延河干涸的河滩龇牙咧嘴地显得异常刺眼。
正在这种困惑之中,突然听延安朋友说起,延安正在建一个新区,规模比现在延安城还要大。把延安搬上清凉山、凤凰山上去,前景如何美好之类。把延安城搬上山,这个想法大胆得有点离谱,能行吗?
回到西安不久,突然接到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我的老朋友雷涛先生电话,邀请到延安正在建设的新区采风,亲眼看一下延安正在发生的这一创造奇迹的历史壮举,我爽快地满口答应了下来。
二
大沟大壑之间,陡然一片足有十几平方公里平坦如垠的土地,展现在你面前,给你的震憾绝对是超级的猝不及防,奇迹就发生在你脚下,不由你不信服,不由你不打心眼里生出敬佩。
猛然间想起陕北民歌中有一句:“蟠龙卧虎高山顶",这怎么好像是“老天早有安排"专意唱给把延安城搬上山似的,唱给这一片新开垦出的、新延安的处女地。如此嘉瑞吉祥之兆,让你暗暗称奇。 陕北人喜欢龙和虎都盘卧在山顶顶上,这可能是他们独特的审美了。
现场观摩采风,让我疑念全消。明白了这“青史留名"的天大的事让延安人弄成啦!这还不仅仅是初战告捷,打响了振奋人心的第一炮,而且是经受住了去年一场“百年罕见"、“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且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集中"持续强降雨的考验。 这种考验太重要啦! 不但充分证明了工程质量的可靠,也最大限度降低了技术风险。延安新区新开垦出的土地没有被水毁而发生任何滑坡、泥石流灾害,而是“我自岿然不动",是风雨过后见彩虹,成为一项让上上下下都满意的放心工程。
延安新区总体规划控制范围已达78.5平方公里。实际可建设用地约40平方公里,而延安老城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无疑是为再造一个延安打下了坚实基础的,真正的“当惊世界殊"。过去老城川道两面来风,如今已变焕成新区的八面来风啦!
让我们感到“当惊"的还有,延安新区建设不仅创下了目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削山、填沟、造地、建城"规模世界最大的岩土工程;不仅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延安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一次,而且构筑出崭新的巍然挺立的里程碑式的亮丽的示范形象,在世人的眼前,亮起一片霞光万道的璀璨来。
延安新区开发建设,已以一个成功的案例,列入了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建设综合勘察研究院研究员顾宝和先生即将出版的《岩土工程典型案例述评》一书中。延安新区,正追赶着历史潮流的波澜壮阔,为延安市开创出了这些年令人瞩目的大好局面,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这当然需要我们浓墨重彩,去大写特写一笔。
但是,干成任何一件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压力与波折一定会缠上你,更有举步维艰,甚至四面蜂涌而来的怀疑指责和抵毁,不光一石击起千层浪,还引发出社会舆论的大海啸。
但是,对于一位,或一群拧成了一股绳的勇者来说,这可能就不过是小菜一碟。 因为他们早已有了经受泰山压顶考验的坚韧和准备。
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应对前进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矛盾所惑,即使逆风起飞,也是义无返顾地不皱眉头。
这是需要信念的忠诚,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以及科学精神,求实态度的。 他们靠的是一颗忠诚的心,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心中想的是“为人民谋幸福",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大禹治水留下了黄河上的禹门,苏东坡、白居易为杭州留下了苏堤、白公堤。而延安新区建设者们心中的信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给延安留一座希望之城、魅力之城。
风景这边独好!延安新区的建设让我看到了,延安这一班子带头人的思维、眼界、胸怀、胆略的非同一般。他们审时度势,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以适应时代大发展的需求,勇立潮头,激情跨越。
这其中,他们一定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有人称这是“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困境尴尬之中的求变之举"。而我以为这更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舍我其谁的奉献之举。
大胸怀、大抱负、大气魄、大手笔,这几个大,就是前所未有,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敢做大动作,谱写大文章。一步好棋, 全盘皆活。敢于在逆风中扬帆的延安人民,将脱茧蝶化、 嬗变升华,创造出这一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的一个永久神话。
三
延安新区很快将迎来下一阶段的城市地面建设。考察研讨介绍情况时,新区管委会的领导提出让我们采风团成员们,为新开发成的北区和东区起个好名字,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首先是位于清凉山的北区,我以为顺其自然的命名叫清凉区应该不错。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他还有一句:“万众瞩目清凉山。"看来,清凉山名头是很响的。
大诗人苏东坡有:“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加上清凉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佛洞石窟,还有大宋名臣范仲淹的范公祠。祠内门匾上书“宋朝人物第一"。王安石尊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司马光评范仲淹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吕中则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今之宝塔山下摩崖石刻至今仍有范仲淹之亲书笔迹,赫然在目:“嘉陵山"之题词。
再就是东区,史志记载肤施(今延安)东有五龙山,北五里有伏龙山,也叫虎头山。所以应了陕北民歌中那一句:“蟠龙卧虎高山顶",所以称蟠龙区,应该很合适。
还有西区虽面积不大够不上设区, 但位于凤凰山上, 以后如能形成规模, 叫凤凰区则特别的漂亮。到时候,延安新区东西龙凤呈祥, 北有清凉之境,南边有寓意富贵之牡丹山, 那就山川形胜, 瑞气环绕,万分喜庆啦!
延安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区建设应该扣住这一点。我们知道新区的延安历史博物馆、城市博物馆、城市中心,以及延安大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电影放映广场等一大批承载着这块地方悠久、厚重、光荣历史文化的建筑已全面开建,特别令人欢欣鼓舞。这正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之魂,是我心中的延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宝勤)进入下半年以来,西安治污减霾力度进一步加大。碑林区近日又添环保新举措,在坚持“集中有效力量,强化监督检查,狠抓防尘措施落实"管理思路的基础上,成立了5个监督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