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农工党建议整合城市电子监控资源
记者 满淑涵
自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程以来, 监控摄像头已遍布各个大中城市,为构建“平安城市"发挥着积极作用。截止目前,陕西省共安装监控探头50多万个, 视频监控覆盖全省92%的县(市、区),安防监控系统为“平安陕西"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然而,摄像头细密布设、庞大数量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现实问题。在电子监控体系建设初期,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缓解资金压力,许多城市秉着“谁出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基层单位自行建设,由此造成视频资源分散,使得后期综合管理难度加大。西安市同样存在监控资源多头管理的现象。
省农工党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视察调研,在今年省两会上提交了《整合城市电子监控资源加强社会管理》的提案。
提案分析认为,西安市电子监控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问题在于除公安、交警根据工作需要安装并监管电子监控设备外,其他单位或场所加装后缺乏统一协调。而且,对监控资料的采录、保存时间、保存方式及管理人员缺乏相应法律加以规范。更重要的是,许多监控设备管理部门对获取的监控资料保留不严格、不合理、不规范,甚至有些单位或部门的监控设备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管理效能,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
鉴于存在问题, 省农工党建议,以城市为单位,逐步实现监控设备联网,由公安部门负责整个网络的搭建和管理,协调资源有效利用,并对监控摄像头的布设进行科学规划,从数量、位置、类别等方面具体指导和督查。同时,要防止任何单位或部门随意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对不宜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的场所要责令其强制拆除。
据了解,为了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2006年陕西省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安全技术防范条例》。2011年8月,又出台了《陕西省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对《安防条例》作了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尤其对进一步规范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等进行了明确。
在建设国家化大都市的框架规划中,在打造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历史机遇下,西安如何做到安防监控系统“建为用,用为战"?
截至2013年底,西安市监控摄像头约20万个,公交站点、学校、商场、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将立足实现摄像头100%覆盖目标。
针对省农工党提案提出的建议,西安市政府表示,将按照公安部“两大平台一个库",即公安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平台、社会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和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三年内,建立健全全市视频监控专网、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库、公安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和社会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规范化运维机制和长效化应用机制,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高智能的大监控格局。
除此之外,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将实现“三纵、四环、五横"道路无缝隙覆盖,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全面覆盖,市际边界、重要区域形成环形封闭,达到各类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监控资源有效整合、图像信息高度共享、应用管理高度智能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公安机关与城管、公安、交通,金融网点、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场所行业、居民社区等社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中涉及公共区域的约10万路视频图像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扩大监控范围,有效填补公安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盲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原登荣)8月17日下午17时,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长安与丝路的对话——星耀长安"在西安大唐西市举行。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