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中条山血战(上)

来源:各界导报 2014-08-09 15:32   https://www.yybnet.net/

  —— 1939年陕军“六六战役"纪实 

编者按

1938年6月,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分属38军和96军。

孙蔚如将军率领的这支陕西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而我军也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本文口述者车国光系原三十八军机要室译电员,他对最为惨烈悲壮的“六六战役"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和回忆。整理者王兴华系中共山西垣曲县委宣传部部长。

车国光/口述 王兴华/整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后迅速向华北伸出了魔爪, 从1937年11月太原沦陷起,侵略的狼烟就沿着同蒲路直烧下来。1938年2-5月临汾、运城相继失守。在相峙近一年后,日军侵略头目板垣、土肥原、 中山武夫野心勃勃地把日军在晋南的主力军集结在运城、解县(今解州)、夏县一带,妄图向南推进, 占领茅津渡,强过黄河,截击陇海一线,然后进犯西北。

日本侵略者攻城、掠地、奸淫、抢劫、烧杀的“三光"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1939年6月1日至6月12日,孙蔚如将军率领的第四集团军(原31军团)所辖的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和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在平陆茅津渡和芮城陌南镇一带为保卫茅津渡、保卫黄河、保卫陇海线和大西北进行了“陌南血战"、古王计王战役—— 中条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一在三十八军缴获的日军此次作战命令中,有一段“敌情"判断是这样写的:

“(1)大皇军在运城附近集结一个师另一个旅团兵力。附野炮50门,战车30辆,向平陆、芮城之线进攻,目的是将该处守军,第四集团军所辖三十八军、九十六军歼灭于芮城以东茅津渡以西地区,同时以山野炮30门炸毁陇海路灵宝铁桥,彻底破坏陇海线之运输。为达此目的,从6月1日开始行动,预计6月6日左右将芮城附近之九十六军一举歼灭之。尔后挥师东进,协同由运城南下之我军会师于平陆茅津,一举歼灭三十八军,为今后扫荡中条,进攻豫陕奠定有利基础。

“(2)敌情判断:敌人陕西军队两个军,实际只有12个团,不足两万人,武器较差。九十六军是从陕西调来,未参加大战役,战斗力待查。三十八军据报系杨虎城嫡系, 内部有共党分子,战斗力较强。该军之十七师于1937年8—9月间在平汉线北段被我军打击受创甚大, 后在娘子关雪花山附山损失过半,去年六七月间在豫北济源以西, 晋南垣曲以东封门口邵源、蒲掌之线与我军会战,元气未复。

“基于上述情况,我军应以主力先歼灭芮城附近之九十六军, 尔后再集中兵力于平陆茅津渡间聚歼三十八军"。

敌人的情报基本上是正确的,当时的三十八军、 九十六军所拥有的各种炮仅12门。

以两万之兵御3万之强敌,以12门炮火力敌50余门野炮,30辆战车,10余架轰炸机,且芮城、平陆地处中条山南麓, 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成阶梯式渐南渐低, 坡度很大,日军自北而来, 势如高屋建瓴,实难阻遏。两县之南境, 除沟壑纵横外, 地势平旷, 了无蔽障。因此对南犯之敌极难抵御,无疑此次战役于我方极为不利。而部署在黄河南岸的是蒋介石的名牌胡宗南的八十军、七十六军、二十七军、九十军,他们武器精良,兵员充足,却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严密防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许三十八军、九十六军后撤南渡"的命令。这样,三十八军与九十六军, 就完全处背水结阵的死地。

背水结阵,在古代战争史上,只有项羽在巨鹿之战和韩信在井陉之战用过,称之为历史上著名的置于死地而后生战例。而三国马谡也仿而效之,却遭到全军覆没。在冷武器时代尚且如此,而在20世纪的热武器时代,置之死地,除覆没以外,料无出路。

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将军,深谙兵法,长于谋略,有多次与日军交锋经验,加之上中下级军官中共产党员居多,对他的影响极大,他在战略上接受毛泽东的持久战。在战术上接受毛泽东的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保存实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运动战。他在山西晋东南与彭德怀副司令员,研究与日军作战之方略,调往晋南平陆后,又书信电文来往频繁。在这场战役中,陕军能够出奇致胜,置死地而后生吗?

茅津渡在山西平陆县南,有古、今二渡口,均为战略要冲,从茅津渡过河,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河南崤山。占领崤山,可北控山西,东据河南,西挺秦川。这样看来,茅津渡实为一锁扣三省之要地。 日寇要实现其长居山西, 继而进犯中原与大西北之目的, 自然要以茅津渡为突破口。

茅津渡,历来就是古战场,相传水神河伯与火神共工大战中,河伯显威,尽发水族,一时,普天之下,洪水茫茫,白浪滔滔,大地淹没,人群待毙……然而,一长身巨人,独乘木筏,手执大斧,奋勇前来,他揣测地形,便奋起神威猛朝拦水大山连劈三斧,刹时,洪水猛兽般地从三道裂缝中滚冲而下。这就是黄河中游著名的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危山乱石尽被巨浪席卷而去。唯有石峰耸立河中,任凭浪冲水刷,巍然不动,后人称之为中流砥柱。这中流砥柱,既是劈山巨人永不淹没的雕像,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儿女保卫黄河之精灵所在。

1939年5月29日, 在晋南三角洲的平陆、芮城一线,间歇性的枪炮声,与偶尔轰鸣的飞机声,打破了战前的沉寂,拉开此次战斗的序幕。

日军兵分三路, 作试探性的进攻。一路与九十六军一七七师的五三0团在运城境内的黄草坡遭遇。九十六军一向在关中,虽与日作战经验不多,但士气很高,双方互有杀伤,后即告暂歇。

一路自夏县南犯之敌, 与老对手三十八军九十七团二营在张店正北之文家庄相遇, 双方均以火力侦探,无大伤亡。

从解县南犯之敌,在刘家坡、岱家窑与三十八军所辖之独四十六旅交手。该旅指挥官孔从洲,陕西灞桥人,以勇敢善战闻名西北军,双方接火以后,日军不敢贸然大犯。

5月30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汇集了29日双方前哨战情况,在探知日军虚实后,立即调整了部署,命令三十八军以平陆茅津渡为据点,主动控制在靠近陌南镇东侧的张村、西候、常乐一线,随时策应九十六军。命令九十六军以芮城、陌南镇为据点,以备日军进攻张村时好策应三十八军。同时,电请第三军、十四军、十五军、十七军、四十七军,攻击各自正面之敌以牵制日军之兵力。

5月31日,日军经过29日、30日之试探性进攻后,也迅速调整了兵力,向三十八军、九十六军所有阵地进行佯攻。从拂晓到黄昏,炮声、机枪声此伏彼起,接连不断。但日军显然是把茅津渡以西、芮城以东作为主要战场,因为这一线上空,接连不断地有敌机低空扫射侦察。

守卫在茅津渡的三十八军十七师部分官兵,被敌机低空扫射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眼看着敌机肆虐逞威,而河南岸胡宗南部拥有精良的美式装备,却坐视不救。他们与日寇交锋多次,此时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营长李大勇调集了几名机枪扫射手,组成三角火力点,对准一架肆无忌惮的超低附冲敌机扫射,猛烈地开了火。目空一切的敌机,万万没有想到,它能栽在几挺机枪之下,它翻转了几圈之后,冒着浓烟,便歪歪斜斜地摔了个跟斗。敌飞行员,做了俘虏。

6月1日, 不寻常的沉寂了一天,双方停止了交锋,各自都在紧张地构筑与加固工事。

第四集团军指挥部里正召开着紧急军事会议,身材魁梧,举止文雅稳健,素有西北军儒将称谓的总司令孙蔚如在作新的战斗部署……

6月2日, 凌晨3时, 残月余辉,突然炮声大作,继之枪声又急。就在日军向九十六军防线发动全面闪电式战术的同时,解县南犯之敌也向三十八军十七师所属之九十七团防地刘家窑至邵家窑一线发动了进击。团长李维民是四期黄埔军校毕业的山东大汉,英勇善战,危急时亲持机枪凶猛冲锋,接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一度占领了日军阵地。日军万没料到在这里遇到劲敌,于是在傍晚时分又增加援兵,意图一举歼灭九十七团,东犯张茅大道,再迂回包围九十六军防地。

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将军接到原冯玉祥将军嫡系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告急电后,立即电令独四十六旅旅长孔从洲速率主力赶赴青家山、西候,策应九十六军之一七七师与九十七团。然后又果断地命令一0一团、一0二团,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进攻张店之敌。并把军部迁至平陆与陌南中间的张村,便于指挥本军和策应九十六军。

太阳似乎不忍见战争的残酷,悄悄隐没在西地平线下, 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与日寇血战一天, 寸土未失。满以为出奇致胜,首战告捷的日军指挥官,不得不再作增援的部署。

1939年6月2日深夜,素以谋略见长的赵寿山将军仍在与他的参谋们下围棋,这是他旧有的习惯。他紧盯棋盘,当看到对方乘他左角空虚,放上一白子后,他猛地摔下棋子,马上命令九十八团、一0一团、一0二团拂晓前进攻张店, 午前务必拿下。

天刚麻麻亮, 十七师的三个团在耿志介师长的率领下,向驻在张店之敌发起了猛烈进攻。耿志介,陕西人,平日嘻嘻哈哈,一团和气,和下级军官、士兵保持着很亲切的关系,颇像飞将军李广的作风。但打起仗来冷静、果断,进攻战以勇猛迅速见长,防御战打得沉着稳健。在西北军里素以动如脱兔,守若处子的风格闻名。该师是国民党军队在平汉线积极抗日的22个师之一(当时赵寿山军长为该师师长)。二年来,转战华北,与日寇多次交锋,日军把十七师视为打不垮的劲敌。

九十八团团长陈际春亲临前沿,对张店用密集的火力正面进攻,因打得勇猛顽强, 张店之敌便集中大部分兵力对付他。而九十七团、一0一团从两侧迂回进击,激战五小时后,九十七团首先破阵冲入寨内,与日军展开了巷战, 而一0一团伺机又从另一侧攻入,激烈的枪炮声此时完全被白刃战的厮杀声所代替。日军拼杀技术经过武士道精神的严格训练,杀伤力极强,而三十八军政治素质高,又久经大战,并以肉搏、格斗见长,因此,白刃战空前激烈残酷。

日军终于抵不过三个团的合力进攻,除少数士兵仓皇窜逃外,绝大部分被俘被歼。 此次战役毙敌400余名,缴获步枪500余支,轻重机枪30余挺。三十八军、团、营、连军官及士兵也有300多人壮烈牺牲。

新闻推荐

钟情教坛三十载孜孜不倦育桃李

——记商洛市政协委员、商南县职教中心主任刘江在刘江三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从商南县高级中学到商南县高级职业中学,,其人生轨迹从未离开教师这个职业。在担任高三英语教学的二十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中条山血战(上))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